直到徐總指揮唱完,陳政委才說:“朱德總司令和張國燾總政委已趕到會寧,顧不上休息便派人叫我們去,研究一下行動計劃。”
朱、張“兩總”的緊急到來,自然是帶著重大使命的。
紅軍在實行從南到北的戰略轉移時,中共中央就已經考慮到打通國際路線,解決紅軍的戰略靠背問題。早在1935年8月5日,在毛兒蓋附近的沙窩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通過的《中央關於一、四方麵軍會合後的政治形勢與任務的決議》明確指出:“西北各省是中國反動統治及帝國主義力量最薄弱的地區,在地理上又接近世界無產階級祖國及蒙古人民共和國,這更造成蘇維埃與紅軍發展的有利條件。”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開擴大會議,關於在何處建立根據地的問題上,毛澤東說:由於一、四方麵軍已經分開,張國燾南下,使中國革命受到相當嚴重的損失,所以一、三軍團必須變更建立川陝甘根據地的計劃,以遊擊戰爭來打通國際聯係,靠近蘇聯,在陝甘廣大地區求得發展。1935年11月,共產國際派林育英(化名張浩)回陝北,傳達了斯大林的指示:不反對中國紅軍主力從北方(外蒙方向)和西北(新疆方向)靠近蘇聯。193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通過的《中央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確定紅一方麵軍東征,“拿三個步驟,達到打通蘇聯與鞏固開展現有蘇區的任務”。紅一方麵軍東征,隻完成了兩個步驟,第三步(戰略目的)未能實現,旋即回師陝甘蘇區,複準備西征。關於西征,毛澤東1936年6月29日的電報指出:“從總的戰略上看,無論站在紅軍的觀點上,站在紅軍與友軍聯合成立國防政府的觀點上,打通蘇聯解決技術條件是今年必須完成的任務。”打通蘇聯的道路有二,一是寧夏及綏西;一是甘、涼、肅三州。紅軍出動的時機亦有二,一是夏秋;一是冬天。不論采取哪一條道路與選擇哪一個時機,給馬鴻逵以堅決的打擊,都是決定的條件。為此,要求一方麵軍必須於一個月內做好打擊寧馬及西渡黃河的準備工作。
張國燾南下失敗後,內外交困,被迫放棄川康計劃。1936年3月,紅四方麵軍複北上,抵甘孜、爐霍、道孚一帶休整。5月25日,中共中央致電四、二方麵軍領導人:外蒙與蘇聯已訂立了軍事互助條約,共產國際盼望中國紅軍靠近外蒙、新疆。一方麵軍自東征回師後正猛力發展陝甘蘇區,以漸次接近外蒙;二、四方麵軍宜趁此有利時機,速定大計,或出甘肅,或出青海,以便一方麵軍適時向天水、蘭州出動,進行策應。張國燾及四方麵軍領導人同意上述方針,準備待與二方麵軍會合後,共同北進。6月上旬,張國燾宣布取消偽中央,成立西南局。二、四方麵軍會師後,為統一兩軍的行動,7月下旬經中央同意,由兩個方麵軍的領導人組成西北局,張國燾任書記,任弼時任副書記。8月,二、四方麵軍根據中央指示出甘南。9月4日,中共中央致電西北局領導人,介紹了陝甘寧蘇區情況:地廣山多、溝深林稀、水少糧缺、物產貧乏、人口稀少,“不能供給大軍久駐”。同時,還介紹了全國現存紅軍遊擊區的情況,強調指出:“通南巴以北之巴山山脈,有王邵春部活動,似散川陝鄂豫邊境,可造成大規模遊擊戰爭之重要的戰略地區。”西北局領導人故向中央提出了西進甘西或出川、陝、豫、鄂的方案。9月8日中共中央複電:向西行動須求得蘇聯協助。“你們提出的出川、陝、豫、鄂方案,是一種向南京進攻的姿勢,隻在不能出西北及與南京談判決裂之時,才是可行的與必須的。我們已將此點電告國際,我們向國際提出的亦是出西北與不得已時出東南兩方案。”共產國際複電中共中央,同意紅軍占領寧夏及甘西。中共中央研究了共產國際的複示,決定一、四方麵軍合力先取寧夏,然後分兵再取甘西。經過電報反複商討,四方麵軍領導人表示服從中央的決定,北上靜寧、會寧地區,與一方麵軍會合。9月底及10月上旬,四、二方麵軍均分別下令北進,不久即在會寧地區與一方麵軍會師,準備實現奪取寧夏、打通蘇聯的戰略計劃。
紅軍接通蘇聯的意圖,蔣介石早有猜測。1934年秋,紅軍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為了摸清紅軍北上意圖,徹底“剿滅”共產黨,蔣召開了軍事會議。在會上胡宗南做了重點發言,他說:“共產黨之所以放棄在江西多年的根據地而到處流竄,就是因為共產黨沒有蘇聯的援助,連根據地也保不住。因而,它隻有轉移到新疆或者外蒙古附近,才能取得蘇聯的物資援助,進出甘、青、新一帶,打通國際交通線,伺機反撲。”在座各級將領無不為之驚服,蔣亦認為胡之分析有理。他為能有這樣有見解、有頭腦,且忠實於自己的下屬而感到自慰,遂宣布胡宗南由第一師師長升任第一軍軍長。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造成了橫跨黃河兩岸發展、打通蘇聯、雄峙西北的戰略態勢。蔣介石憂心如焚,焦灼萬狀,加之對共產黨與東北軍、西北軍的秘密聯係已有風聞,生怕“三位一體”,抗日反蔣,他慌忙處理完“兩廣事變”便回戈西北,全力“剿共”。蔣的“剿共”部署分為兩步:第一步,組織通渭會戰,在西蘭通道地區,給紅軍主力以致命打擊,防止紅軍渡過黃河,北進寧夏或西進新疆;第二步,組織最後“圍剿”,將紅軍主力壓迫在黃河以東、西蘭通道以北地區,一舉消滅。在“圍剿”紅軍的同時,乘機觀察張學良、楊虎城的動向,如不服從軍令,則撤職查辦,並將東北軍、西北軍調離西北,予以肢解。張學良把蔣介石的通渭會戰計劃通報中共,提議紅軍及早進行寧夏戰役:“朱、張速通過西蘭大道與一方麵軍會合,執行寧夏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