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你當過木匠,指導造船有辦法!”(2 / 2)

李先念離開總指揮部,天已經黑下來了,到處亮起飄忽的燈光。走到街上,李先念的目光因興奮而變得明亮,造船任務把他當過木匠的記憶的火星又燃了起來。

李先念1909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九龍衝李家大屋一戶貧苦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他種過田,當過店員,學過木匠,人稱“小李木匠”。瘡痍滿目、充滿不平的社會現實,使他早就萌發了革命的思想。因此,當黃安縣一燃起革命烈火,他就馬上投身到了當時的革命洪流中。“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臨去世前的李先念,在病中經常念起這首當年攻打黃安的歌謠。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黃麻農民暴動也遭到了血腥鎮壓。但是,黃安縣的共產黨人和革命誌士,並沒有被嚇倒,他們紛紛轉入黃陂北部山區,繼續開展農民革命鬥爭。當時,年僅18歲的李先念,受上級的委托,也來到了黃陂,從事共青團的組織和發展工作。

李先念以學木匠為掩護,白天和師傅一起幹活,晚上不是到黃安開會,就是走村串戶地聯絡當地的貧苦農民和窯工,向他們宣傳革命的道理。他還秘密教唱革命歌謠――《窮人歌》和《農友歌》:

窮人生的埃(埃,黃陂俗語,即困窘之意),沒有糧食買,隻得上山去砍柴,挑到街上賣。一進龍五街,眼前盡是柴,今天柴多不好賣,賣不起價來。匪軍和民團,做事盡拉蠻,不管大擔和小擔,隨便把錢開。柴賣一吊三,慢慢往回轉,落雪下淩路放光,窮人真可憐!

農友快快覺醒:天天起五更,回家披月星;熱天裏,冷天裏,總是苦辛勤。豪紳和地主,要債逼人命,一年忙到頭,自己難脫身……農友們,快快覺醒,參加革命!

由於晚上經常熬夜,李先念白天幹活有時就實在支持不住,不知不覺打起瞌睡來。有一次,他推刨子,推著推著,便倒在刨花上睡著了,被師傅發現了他藏在身上的手槍。師傅知道他在鬧革命,用手拍著他的肩膀喊醒他,小心地問道:“這是怎麼回事啊?你到底在搞什麼事?”李先念知道再也瞞不過師傅,便爽直地說:“我參加了革命!”師傅再三關心地囑咐他千萬要小心,他卻乘此機會做師傅的思想工作。在他的積極誘導和耐心啟發下,師傅和其他一些青年農民及窯工都要求參加革命組織。不久,李先念便創建了陂安南縣第一個共青團支部,並擔任了該團支部的書記。

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李先念正指揮部隊激烈戰鬥。“政委,你媽媽來了!”當通訊員帶著他媽媽來時,他著急地說:“怎麼在這麼危險的時候來了,打著你怎麼辦?”媽媽望著兩眼發紅的兒子,拉拉兒子皺起的衣角,叮囑一番,抹去眼角的淚光,悄然離去。部隊轉移,李先念在行軍途中發現衣袋裏有兩塊銀元,不禁流下兩行熱淚。家裏那麼窮,常常揭不開鍋,這兩塊銀元凝結著母親多少心血和汗水!帶著母親的關懷,李先念踏上了西征路。他怎麼也想不到,戰場一別竟是與母親的永訣。他一生都在想:“媽媽,那天我不該對你發火……”

邁出城門,啊,爽快!涼風撕扯著薄薄的夜幕。李先念幹脆解開灰布軍衣的扣子,敞懷迎風而立。夜景好奇特啊!西天,烏雲密布,東天,卻從山巒上浮出一彎銀白色的上弦月。看著彎彎的月亮,他突然覺得這月亮多麼像他將要製造的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