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文獻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21頁)
西路軍以紅五軍開路,紅三十軍殿後,前攻後衛,邊打邊進。1937年元旦,紅五軍一舉拿下高台。1月上旬,紅九軍一部圍攻甘州未下,進駐臨澤東南的沙和堡;總供給部、總部直屬隊和紅五軍一部駐臨澤;總指揮部及紅三十軍駐倪家營子。
這時,河東形勢又發生了突變,內戰烏雲再次籠罩陝甘上空。蔣介石飛回南京後,囚禁了張學良,而且食言於“下令東路軍退出潼關以東,中央軍決離開西北”。顧祝同率37個師“討伐”,其中15個師已進入潼關。東北軍和西北軍群情激奮,要同中央軍拚命,要求放回張學良,要求蔣介石履行“諾言”。西安方麵和中央軍兩軍對峙,雙方都擺成陣勢,作出要打的姿態。紅軍堅決表示與東北軍、西北軍采取一致行動。1月2日,軍委通電:“各兵團各駐原地集結待命,準備配合友軍作戰。”
1月5日,軍委主席團致電徐、陳、李及軍政委員會:
甲、西路軍即在高台、臨澤地區集結,暫時勿再西進。
乙、全軍集結於二、三點,一天左右行程能集中作戰,大力訓練補充,伺機消滅敵人。
丙、全靠你們自己團結奮鬥,取得勝利,不要靠任何外麵的援助。
(引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文獻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23頁)
由於軍委沒有告知西安事變後,河東方麵出現的曲折,西路軍領導人不知道全局情況,對於軍委又一次改變部署,要“西路軍即在高台、臨澤地區集結,暫時勿再西進”迷惑不解。
6日,西路軍軍政委員會致電軍委主席團,報告西路軍實力和行動方針:
(一)西路軍實力:五軍仍四個團,每團約八百人,騎團約百餘,內有新兵約一千;九軍隻三個團,每團約八百餘,騎團百五十餘;三十軍六個團,每團約六百餘;騎師約三百餘騎。彈藥極少,刀槍甚缺,此次由永昌行軍,共減員八百餘。
(二)此地村落盡是堡壘,分兵即不能滅敵,集結則糧易被敵困,攻則傷亡甚大,所以補充訓練事實上不易做到。
(三)近來各方情況此間甚不明,究竟整個戰略企圖如何,西路軍基本任務怎樣,據曆次來電變更很大,致西路軍遭受一些不可避免的損失,並影響到今後行動。
(四)來電所謂不依靠任何外力,是否包含遠方與統一戰線,究竟前電所稱遠方貨物到達時間是否屬實,抗日聯軍方麵目前對“二馬”有無可能爭取。
(五)西路軍以現有力量,可以在此爭取必要時間,準備以全力接近遠方。
(六)負完成任務使命,但停此太久消耗實力,全靠自力不能解決“二馬”,奠定抗日後方。如必須先機或同時完成奠定抗日後方的任務,既不能希望任何外力援助,則建議四、三十一軍歸還建製,如何速示。
(引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文獻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25頁)
7日,軍委主席團複電徐、陳:
軍委並沒有變更你們的基本任務,也沒有要你們久停不進,僅要你們暫勿西進,暫在原地休整,這是根據你們四日來電所述的情況而指定的。“二馬”根本反對西安事變,希望同“二馬”成立統一戰線是不可靠的。遠方物資隻送至安西,送至肅州是不可能的。四軍、三十一軍已集中長安附近,也不可能策應你們。因此,目前你們隻能依靠自己團結奮鬥,不要依靠任何外力,詳容另告。
(引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文獻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26頁)
8日,軍委主席團又來電指示,進一步要求西路軍在臨、高地區創造根據地:
甲、你們應從信賴本身力量,動員全軍在臨、高地帶消滅敵人,來完成創造根據地的任務。因為消滅敵人創造根據地,正是接通遠方,建立抗日後方的實際行動。
乙、依現時敵情、地理、經濟、糧食、氣候條件,西路軍須全部集結臨、高地帶,執行上述任務,並求休補,現勿分兵去安西。
丙、你們當前之情況,西路軍且多係騎兵,特別是在冬季作戰,便於你們抓幾支點,集結強有力的突擊隊,窺敵弱點,出敵不意而各個擊破之。從政治的路線和紀律,進行居民特別回民的工作。整理統一供給事項,是創造根據地及整補紅軍必要條件。
(引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文獻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27頁)
當日(8日),徐、陳電告軍委主席團西路軍麵臨的困難,並“再次請求將四軍、三十一軍向涼州開進,以便徹底夾擊此敵,不然,單靠西路軍恐難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