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8日),軍委主席團複電徐、陳,“創造肅、甘、安根據地”:
西路軍僅“二馬”大部尾追,已離其策源地甚遠,糧、彈、人、馬,接濟均必困難,趁此時機已占高台、臨澤有糧地區,集中全力反攻追敵,消滅其一部,即可創肅、甘、安根據地,遠方亦自然打通,寒候亦度過,接濟亦必到手。否則不乘此良機消滅敵人,前途困難更增。望你們早下決心,集中全力,擊退尾追之敵,決定創造肅、甘、安根據地。
(引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文獻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30頁)
當日(8日),張國燾第一次單獨出麵打電報給徐、陳,強調:
甲、你們在甘北這一時期英勇卓絕的奮鬥,和用自我批評精神,檢查過去工作中的錯誤來源,求得進步,都是值得敬佩的。
乙、蔣回南京後,親日派主張再向西安進兵。目前整個戰略中心是鞏固張、楊部隊和紅軍的聯合,在西安附近擊退親日派的進攻,穩定抗日派,爭取中間的動搖派別,求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實現。這種方針是正確的,並已得到中外輿論的同情。
丙、目前西路軍是處在獨立作戰的地位,要達到甘北根據地和接通新疆的任務,必須擊退“二馬”的進攻,在臨澤、高台、甘州地區站住腳跟。如此,遠方接濟才能得到手和更有意義,對於西北整個局麵的配合才更有力。
丁、軍委對西路軍的指示是一貫正確的,對西路軍是充分注意到的,不能經常供給情況,因為二部電台聲音過小的原(緣)故。如果還有過去認為中央路線不正確,而殘留著對領導的懷疑,是不應有的。應當在部隊中,特別在幹部中,提高黨中央和軍委的威信。
戊、相信和細密準備,獨立擊退“二馬”,是西路軍必須負擔的。提高士氣,堅強信心,爭取群眾,提高戰術,來克服任何困難。
(引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文獻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31頁)
西路軍前後約半年時間,中央和總部共發電報數百份,但張國燾個人發的電報隻有兩份,這是其中的第一份。張國燾把西路軍領導人軍事上的不同意見,上綱為路線分歧及西路軍領導人在堅持錯誤。
9日,軍委主席團又一次致電徐、陳,認為河東抽不出部隊西援,令西路軍“集中主力,堅決殲敵,才是出路”:
(一)四軍、三十一軍路途三四千裏,沿途阻塞,何能來援助你們。請勿作此想。
(二)你們集中主力,堅決殲敵,才是出路。馬敵隻是善打遊擊戰,如能誘敵伏擊,能繳械一部,有可能停止其進攻。而自己部隊應縮緊編製,每人能拿一樣武器,刀矛也好,能人自為戰,即可滅敵。
(三)政治團結一致,自信能解決當前困難,才能完成任務。
(引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文獻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34頁)
當日(9日),徐、陳複電軍委:
(一)九、三十軍今夜可全部集中主力在沙河堡,決在此滅敵。馬樸主力,一團在高台西,一團在威敵堡、沙河堡一線;馬彪部似在沙河堡以西;馬元海率步、騎各約三千,仍尾我三十軍。昨敵以二團犯西洞堡三十軍陣地,未得手。
(二)後衛從甘浚堡突圍出,已全到此,主要幹部無一損失,隻事務人員及彩病員損失一部,約二百左右。八台機件已全到,二局之收音機兩部全失,十台收發報機被毀,三局所存電池、汽油及機件大部損失。今後器材難久持,即小規模之二局工作亦難恢複,務望軍委供給我方材料。
(引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文獻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35頁)
西路軍雖然久戰疲憊,但總指揮部將紅三十軍、紅九軍集中於沙河堡,決心在此尋機殲敵。
徐向前元帥在《血戰河西走廊》中回憶說:“多事之秋,變幻莫測。軍委這時又令西路軍停止西進,在甘州、肅州地區建立根據地。我們不了解上麵的意圖所在,左思右想,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來。繼續西進吧,沒有中央的命令;留在現地吧,四麵受敵,處境確實艱險。怎麼辦?我們電請中央派四軍、三十一軍來援,東西合力,夾擊二馬,爭取滅敵主力一部,為建立甘、肅二州根據地創造條件。但是,軍委認為,河東抽不出部隊西援我們,令西路軍團結一致,緊縮編製,人自為戰,堅決殲敵,獨立完成任務。張國燾也出麵打電報強調‘軍委對西路軍的指示是一貫正確的,對西路軍是充分注意到的’,‘如果還有過去認為中央路線不正確,而殘留著對領導的懷疑,是不應有的。應當在部隊中,特別在幹部中,提高黨中央和軍委的威信’。事情到了這般地步,我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隻有堅決服從命令,令部隊就地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