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軍不是一直不折不扣地執行中央和軍委的指示嗎?又如何成了張國燾的“第二中央”、右傾的退卻機會主義錯誤?
同日,張國燾也致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表示堅決擁護中央和軍委指示,同時也對西路軍領導人進行了嚴厲批評:
甲、希望你們能夠依照中央三月二日指示,發展自我批評,從克服錯誤中求得勝利。
乙、你們上次來電談到你們所受損失,應由軍委負責,那是錯誤的。
丙、談和平不可靠,紅軍主力應當西移,這是對於統一戰線的成就有不正確之估計。
丁、要求四軍、三十一軍歸還建製的觀點,也是錯誤的。
戊、希望你們堅決擁護中央,在中央領導之下,團結的像一個人一樣,克服困難,戰勝敵人。不要從自己手裏失去了黨和紅軍的光榮呀!
(引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文獻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98頁)
這是張國燾以個人名義致西路軍的第二份電報,也是張國燾署名的僅有的兩份電報之一。
3月5日,毛澤東、朱德、張國燾致電徐、陳:
乙、想盡一切辦法,至少支持三十天,就有辦法。
丙、顧祝同或可答應派飛機送款子與你們,有何辦法接收。
(引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文獻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602頁)
3月5日,剛剛組成的援西軍負責人劉伯承、張浩、李達致電紅四軍軍長陳再道、政委王宏坤,紅三十一軍軍長蕭克、政委郭述申,紅三十二軍軍長羅炳輝、政委袁任遠,紅二十八軍軍長宋時輪,並報中央軍委,西路軍領導人徐向前、陳昌浩及周恩來、彭德懷、任弼時:
一、軍委命令:我西路軍現在甘州附近與青海回軍苦戰,為增援與接應西路軍起見,特以第四軍、第二十八軍(附騎一團)、三十一軍、三十二軍組成援西軍,劉伯承為司令員,張浩為政治委員,李達為參謀長,劉曉為政治部主任。
二、我們於今五號就職,率隊由淳化出動,並帶無線電二十五分隊與你們聯絡。
(引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文獻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603頁)
3月5日,援西軍從淳化、三原出動向鎮原方向開進。
西路軍領導人將援西軍出動的消息通報全軍,激發了指戰員鬥誌,全軍上下,同仇敵愾,奮勇殺敵。正如徐向前說:“援西軍出動的消息,鼓舞我軍與敵拚殺,力挽狂瀾。”可就在這時,援西軍的行動停止了。
3月9日,毛澤東致電周恩來:
甲、援西軍現停止於白楊城、青石嘴之間待命。
乙、徐、陳所部在沙河堡僅占地十裏,被敵包圍,糧水均缺,不能持久。
丙、全力用政治方法解決,並須速解,免去軍事增援為上策。
丁、此事須在你去南京之前督促張衝、顧祝同即速辦理,並得確定結果如:
(一)“二馬”撤兵停戰。
(二)飛機送款彈。
(三)容許西路軍安全東還,或容許其去肅州、安西。
(引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文獻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607頁)
徐向前在《血戰河西走廊》中說:
我們不斷向黨中央告急,請求速派援兵支援西路軍。但這時我黨與蔣介石的談判,已進入“拍板”階段,和平協議,即將達成。一著不慎,就會給蔣介石以借口,破壞和談,挑起內戰,危及全民族的生存。所以,對於救援西路軍一事,黨中央左右為難,總是盡力爭取通過談判途徑得到解決,萬不得已時方可訴諸武力。鑒於西路軍已麵臨覆滅危險,黨中央除緊急指示在西安談判的周恩來等同誌,強烈要求蔣介石令“二馬”停止軍事進攻外,二十七日決定組成“援西軍”,任命劉伯承為司令員、張浩為政治委員,準備增援西路軍。中央指出,增援西路軍極為迫切,但必須服從兩條原則:(一)不影響和平大局。因此,增援部隊開動時,由周恩來即告蔣介石的談判代表顧祝同,請其諒解。如蔣介石令“二馬”停戰,援西軍即中道停止,將部隊位於西峰、鎮原、固原地區。(二)不使增援軍又陷入困難地位。因此,在取得南京方麵的諒解而我軍西進時,隻能控製黃河附近的一段,接出西路軍,共返東岸。增援軍不可西進過遠,以免造成更大困難。由此可見,援西軍的組成,帶有向蔣介石施加壓力的性質;它的行動,以不影響和談大局為限。
馬家軍猛烈地進攻紅軍陣地。紅八十八師師長熊厚發像往常一樣,紮一根寬皮帶,上麵插著一支藍得像鴰翎似的匣子槍。他的警衛員握一口寒光閃閃的雁翎刀,站在他的背後。熊師長正視前方,打量著空間縮小了的馬家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