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律是人與動物的區別標誌
生命之火需要燎原,但對生命之火也需要進行自我約束,否則就可能會產生烈火焚身的後果。這種約束就是自律,也即自我控製。
自我控製是人類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之所在。事實上,不能進行自我控製,人就不會成為真正的人。
自我控製是一切美德的根本。如果一個人任由衝動和激情支配,那麼,從那一刻起,他就會隨波逐流,成為追趕強烈欲望的奴隸。
人類之所以能抵製本能的衝動,就是因為人類具有良好的自我控製能力。正是這種自我控製能力才真正區分了物質生活和道德生活,也正是這種自我控製能力構成了品格的主要基礎。
在《聖經》中,讚譽之詞並沒有給予那些“攻城掠地”的強者,而專給那些能“主宰自己靈魂”的十分堅強的人們。這些十分堅強的人,能自覺地對其思想、言論和行為施加有效的控製。在嚴格的自律、自尊和自製麵前,那些使社會墮落,那些容易使人淪為可恥罪犯的邪惡欲望十有八九都能得到有效遏製。時時檢點自己的行為,時刻注意純潔自己的心靈,你就會日漸成為一個聖潔的、有道德的、懂得自我節製的人。
自律往往決定一個人的品質。根據意誌力的強弱,自律或者是一個人的仁慈的主人,或者是一個人的殘忍的暴君。一方麵,我們也許會成為自律的快樂的臣民;但另一方麵,我們說不定也會成為自律的奴性十足的奴隸。自律既能使我們走向成功之路,也能使我們走向毀滅的深淵。
認真嚴格的訓練能夠培養良好的自律習慣。很多自律都能通過係統的訓練形成,這真是令人驚奇的事。例如,即使那些最沒有希望的人——街上的流氓、無賴和那些邋遢肮髒、整日麵朝黃土背朝天的鄉村小夥,隻要給予他們嚴格的訓練,他們也可以不容置疑地成為勇敢、堅強和富於自我犧牲精神的人。又如,在戰場上,或者甚至在航海時非常危急的關頭——諸如“沙拉·桑茲”號起火或“伯克哈德”號遭到嚴重損壞時,那些訓練有素的人,往往能臨危不亂,往往能在此危急關頭向世人展示其真正勇敢和英雄的品質。
“極其嚴格的自我控製”,赫伯特·斯賓塞說,“乃是富於理想的人類所孜孜以求的偉大目標之一。不是單憑衝動,也不是單憑一個接一個的欲望的刺激,而是通過自我克製、自我平衡以及那種類似於議會合意式的自我管理,使人們在付諸行動之前,仔細思想,再三權衡——這也就是教育,或者起碼可以說是道德教育所要努力達到的目標。”
道德教育的發源地,或者說我們已經證明是最好的地方,便是家庭,其次便是學校,再次才是社會,即實際生活的大學校。每一階段,家庭、學校、社會的道德教育為其他階段的道德教育做準備。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現在是什麼樣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她)過去的道德教育或者說取決於他(她)過去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有人既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又沒有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而是在沒有經過嚴格訓練、教育的情況下長大成人的,那麼,他們就會麵臨不幸,他們就會給社會帶來災難。當然,他們也是社會中的一分子。
家教有方的家庭,其道德教育訓練總是極其完善的。這種道德訓練無處不在、悄無聲息,你很難明顯感覺到。道德教育與法律力量相輔相成,並行不悖,共同致力於維係社會秩序、安全和正義。那些家教有方的家庭總使其家庭成員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道德教育。雖然道德教育訓練奠定了品格的基礎,但是,直到形成了自律習慣,道德訓練才會在生活中定型。這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這種道德教育訓練所發揮的影響是悄無聲息、很難感覺到的。
這就是說,自律這種美好的道德品格,是通過教育和訓練漸漸形成的。人之所以被稱為社會的人,其關鍵就在這裏。
其實,所謂自律,就是人們自覺地克製自己不符合社會道德要求的種種欲望,努力使自己的行為獲得社會道德的認可。對於成功人士來說,這是決不能缺少的素質。因為沒有這種素質的人,必定受到社會公眾的譴責和抵製,在這種情況下,還能談得上所謂的成功嗎?
2自律造就非凡的人
自律作為一種修養往往能使一個人從渺小走向偉大,從平庸走向成功。所以,我們把自律作為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素質提出來加以探討。但是,這裏可以斷言的是,凡是細心嚴謹的人總能嚴格自律和自我克製。不僅如此,在邪惡的時代,他們還能積德行善,能忍受一切磨難。經曆這一切之後,他們更能勇敢地站起來,反對靈魂的邪惡,反對黑暗世界的統治者。他們的信念堅如磐石,因此,在適當的季節,他們必將獲得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