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被法西斯主義拖進戰爭深淵的蘇聯人民,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一個以他們的統帥命名的城市和正在這個城市中進行著的一場大決戰上。正義終於戰勝了邪惡,這座城市和斯大林的名字一起被銘刻在了曆史的豐碑上。
約瑟夫·斯大林(1879-1953)生於1879年12月21日,父親是格魯吉亞哥裏鎮的一個鞋匠,母親是農奴的女兒。雙親都是目不識丁的格魯吉亞少數民族的下層勞動者。斯大林家境貧困,父親製鞋所掙的不多的錢大都買酒喝了,母親拚命工作以便能供兒子上學。父親對斯大林的願望是長大之後做個鞋匠,母親對他的期望是長大之後做個傳教士。
1888年,母親把斯大林帶到了她當清潔工的哥裏鎮教會小學,她為兒子申請到每月三盧布的助學金,再加上她每月十盧布工資,這就是他們母子的全部收入,靠這些斯大林讀完了五年的課程並以優秀的成績畢業。
1894年夏,斯大林由校方推薦進入了第比利斯神學院。這所神學院,學生思想很活躍,是反對沙俄和封建勢力的中心。斯大林在此讀了大量的進步書籍。1898年秋,斯大林參加了社會民主黨組織的“麥撒墨達西社”。1899年5月,由於斯大林的活動引起學院的反感,他被學院開除了。後來他參加了馬克思主義運動,1903年加入布爾什維克。此後一直到1919年,斯大林一直是一名積極的黨員,曾被沙皇當局逮捕過七次,流放了六次。因為每次判罪都很輕,加之他多次越獄逃跑,使他成了布爾什維克的得力人才。在這期間,他得到了名副其實、恰如其分的稱號“斯大林”,意為鋼鐵之人。
l917年十月革命成功之後的兩年中,斯大林十分活躍。1922年擔任蘇聯共產黨總書記,這個職位幫助他在黨內得到了權勢。
1924年1月21日列寧逝世。列寧患病期間,批評斯大林粗暴,並對斯大林掌握無限權力以後能否永遠謹慎地使用這一權力表示“沒有把握”,建議將他從總書記這個位置上調開。1924年5月,中央全會繼續選舉斯大林為總書記,他擔任這一職務直到1952年10月聯共(布)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列寧逝世之後,斯大林與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組成三人同盟,成功地粉碎了托洛茨基及其同夥的勢力。斯大林是政治鬥爭上的天才,之後順利地當上了蘇聯的第一號人物。
自1934年大權在握後,斯大林發動了一係列的清洗運動。那些在1917年革命中就當過共產黨領袖的人,在蘇維埃政府中給列寧當過部長的人,他們多數被斯大林指控有叛國罪,被判處死刑,而且有許多都在大庭廣眾的審判下公開認了罪。1938年,領導過早期清洗運動的金利克·亞戈達本人也被帶上了審判台,承認犯了叛國罪,因而被處死刑。而他的接班人尼古拉·葉左夫最終也遭到清洗,被處以死刑。在1934年黨的代表會議上當選的中央委員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在隨後的清洗中被殺。由此清晰可見,斯大林的主要目的是要防止在國內出現獨立政權。就在清洗運動進入高潮時,斯大林頒布了一部新憲法,稱為“蘇聯民主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