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人斯大林(2 / 2)

斯大林所製定的經濟政策之一就是用強迫手段實行農業集體化。這一政策在農民當中很不得人心,許多農民加以抵製。然而30年代初根據斯大林的命令數百萬農民不是被殺死就是被餓死,就這樣,他的政策終於獲勝,並且得到全麵的貫徹。但自那以後蘇聯的農業狀況一直不佳。

斯大林推行的另一項政策就是加速實現蘇聯的工業化。這種政策由於有蘇聯國境外的許多國家效仿,經過一係列的“五年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達到了目的。盡管斯大林的工業化政策還有不足之處,但總的來說是非常成功的。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雖然遭受了巨大的物質損失,但是卻治愈了戰爭的創傷,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工業大國。

1939年,斯大林與希特勒簽訂了著名的《互不侵犯條約》。但希特勒出爾反爾,不久即撕毀了這個條約,開始大舉進攻蘇聯。蘇聯在斯大林的帶領下,同仇敵愾,經過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等一係列戰役,徹底摧垮了德國法西斯的軍隊。1945年5月,蘇聯士兵將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蘇聯占領了大半個東歐,斯大林利用這個機會在整個占領區建立了順從蘇聯的共產黨政府。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政府也在南斯拉夫出現了,但是該國沒有蘇聯軍隊,因而沒有變成蘇聯的衛星國。為了防止東歐其他共產黨國家走南斯拉夫的道路,斯大林在東歐的衛星國也搞了清洗異己分子的運動。

1953年1月,蘇聯政府宣布一夥醫生由於陰謀暗殺蘇聯高級官員而被捕。這聽起來使人感到斯大林在計劃另一場大規模的清洗運動。但是1953年3月5日,這位七十三歲的獨裁者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逝世了。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紅場陵墓裏,和列寧的遺體並放在一起。但是在1956年2月赫魯曉夫發表著名的否定斯大林的演說之後,斯大林的名聲在蘇聯一落千丈。

毛澤東總結斯大林的一生,是這樣說的:斯大林晚年的確犯過嚴重的肅反擴大化和鼓勵個人崇拜等錯誤,在對待兄弟黨和一些國家問題上有大國沙文主義傾向。但斯大林的一生為建設和保衛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為打敗法西斯侵略者建立了曆史功勳,為蘇聯人民和國際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一生仍然是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的一生,是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