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道笑道:“我倒是很想講講葉天士的故事,就是不知道老先生會不會覺得耽誤時間?”說實話,清瘦老者確實不願意鄭道穿插葉天士的傳說,但現在看來鄭道很會借勢,他不好拂了眾人的好意,隻好點頭:“不要緊,反正還早,有的是時間。”清晨的陽光照在每一個人臉上,充滿了朝氣。鄭道的目光掃過每一張充滿了期待和好奇的臉龐,心中忽然有一種豪氣陡然升起。他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人物,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學生,甚至連生計問題都還沒有解決,但位卑未敢忘憂國,盡管他從來沒有將振興中醫當成自己的責任,但既然事到臨頭,他也不能退縮不是?更何況他對中醫寄托了太多的感情,也安放了太多的情懷。
中醫糟粕論
鄭道點頭說道:“葉天士是清朝的一代名醫,他不僅是一位成就卓絕的瘟病學家,還是一位專治雜症的大師。他的傳奇故事很多,最有名的是他巧用梧桐葉治難產的美談,讓人拍案叫絕。趣聞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一天,葉天士正在家中書寫醫案,忽然有人前來請求救治一名難產婦女。葉天士即刻前往,在途中聽病家說已請了同派瘟病大家薛生白診治過,但仍不見產下。薛生白是葉天士同鄉近鄰,其醫術與葉天士齊名於江南,隻是他比葉天士年輕一些。葉天士十分納悶,薛生白的醫術也十分高明,難產並非疑難之症,為什麼不見效呢?”人群被故事吸引了,站在後麵的人聽不清楚,想要擠到前麵,卻被前麵的人擋了下來。何子天微微一笑,對鄭道的認知又加深了幾分。他原本以為鄭道雖是鄭隱之子,畢竟年輕,不會傳承鄭隱多少東西,不承想,鄭道比他預料中的厲害多了,不由微微動容。何無咎注意到了何子天眼神中的欣賞之意,不由說道:“何爺,鄭道是在故弄玄虛,您不要被他騙了。”
何子天沒有回答何無咎,而是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鄭道頗有葉天士之風。”“葉天士來到病人之家,見產婦已經奄奄一息。家人說,薛生白診斷後認為是產婦氣血雙虧,無力運胎,氣血滯行,交骨不開,開了藥方,藥方大多以氣血雙補、行滯活血、催生下胎藥為主。葉天士接過藥方一看,此方甚佳,但難以治此病人之病。因為缺乏同氣之藥,無法使藥效達到病所。隨即將原方中的藥引‘竹葉三片’改為‘桐葉三片’。產婦遵方服藥,果然不久便神奇地順利產下一胎兒,母子均報平安!”所有人都被鄭道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在議論竹葉和桐葉有什麼不同。鄭道繼續說下去:“此事傳到薛生白耳中,薛不以為然,認為葉天士巧立名目故弄玄虛而已。葉天士和薛生白齊名,都是當時大醫之一。葉天士聽說之後,當即修書一封與薛生白-有眼無珠腹中寶,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落葉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秋分之時,梧桐葉落,同氣相求,胎兒立下……薛生白閱後,豁然貫通,深感葉天士之博學才華,大為歎服,自慚不如。”“葉天士出的詩謎謎底為‘竹夫人’,是一種用竹篾編製而成的圓柱形中空之物。古人夏天睡覺時抱著取涼用,秋冬閑置不用。葉天士診病的當天恰值秋分之日,寒暑燥濕交替季節,梧桐葉紛紛落下,人與自然互為相應,同氣相求,故在薛生白原方中加入梧桐葉以求其氣,瓜熟蒂落,桐籽熟葉落,合而為一,所以催生成功。不久,‘葉天士三片梧桐葉,一字救兩命’的佳話就傳遍了江南水鄉。”“哧……”人群之中,一人譏笑出聲,是一個英俊帥氣的男生,長得足有一米八二以上,穿一身名牌,就連腰帶也是萬寶龍的,不用說腳上的愛步皮鞋了,“三片梧桐葉也拿來大做文章,真是夠了。梧桐葉本來也是一種中藥材,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的作用,葉天士用來催產,不過是誤撞之下成功了而已。鄭道,你別在這裏丟人現眼了,中醫的沒落,不是你一個無名小輩可以重新振興的。你洗洗睡吧。”“別搗亂,王傳先,聽鄭道說下去。”王傳先旁邊一個相貌清純的女生白了王傳先一眼,“收起你的高論,不要以為自己多了不起,天天喝咖啡,追求小資情調,還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卻不知道,你的生活方式完全被西化,是徹頭徹尾的洋奴,是崇洋媚外的思想作祟,真是可憐加可悲。”“你!”王傳先勃然大怒,“安珂,不就是上次你追我被我拒絕了,你現在非要當眾羞辱我還回來,是不是?”“哈哈……”安珂大笑,“太可笑了,你不但自以為是,還得了嚴重的自戀病,覺得每個女生隻要多看你一眼就是暗戀你是吧?在你眼中,全校百分之八十的女生都暗戀你,是不是?就憑你泡妞隻肯請人吃肯德基全家桶,哪個女生會喜歡你?別做夢了。”“你們都閉嘴!”王淞終於忍無可忍地發作了,“鄭道在談正事,你們倒好,胡扯淡。”“好吧,不扯了。”安珂也不生氣,衝王淞盈盈一笑,又朝鄭道發問,“鄭道,葉天士的傳奇故事,我也聽過,梧桐葉催產是因為當時正是秋分時分,是特例,不能當成經驗來推廣,所以不具有臨床醫學價值。葉天士被稱為清朝四大瘟病學家之一,難道他就這一點兒本事?”鄭道對安珂的印象不錯,雖然她的問題也很尖銳,而且語氣咄咄逼人,不過他依然保持著溫和的微笑:“關於葉天士的傳說當然不隻三片梧桐葉救兩命的故事,還有許多,足以證明葉天士的醫術高明,也證明了中醫傳承了幾千年,確實有獨到之處。”“說來聽聽。”安珂歪頭一笑,“光說不練不是好漢。”“就是,接著講啊。”“最愛聽故事了,哪怕故事很離奇。”眾人起哄。鄭道隻好嗬嗬一笑:“好,好,接著講-有一個孕婦難產,因別的醫生治不好,勉強支撐著去找葉天士求救。葉天士正在下棋,他漫不經心地瞅了孕婦一眼,不屑地哼了一聲,繼續埋頭與人對弈。孕婦流淚哀求,葉天士置之不理,後來棋友都不忍心了,幫孕婦說話。不料葉天士發火了,順手舉起棋盤,‘啪’的一聲甩到地上,棋子撒得四處都是。”“葉天士聲色俱厲地對孕婦說:‘病來如山倒,病好如抽絲,你急什麼?給我把棋子撿起來我才會幫你救治!’孕婦因有求於他,無奈隻好忍氣吞聲地把棋子一一撿起。葉天士忽然大笑,對孕婦說:‘好好好,這下孩子自然會順利地生下來了。’孕婦半信半疑趕回家中,果然應了葉天士的話,很快就順利地分娩了。棋友又欽佩又詫異,不解為什麼拾棋子居然能治難產,其中到底有什麼奧妙。葉天士答,滾動之石,不長苔蘚。婦人是捧心胎,當她拾棋子時,彎腰了很久,胎兒的手靠她的運動之力,就離開了她的心窩,所以不能再賴在娘肚子裏不出來了!”“形補又怎麼說?到底是科學還是迷信?”清瘦老者見話題扯遠了,忙向回收,唯恐被安珂帶到天涯海角,“鄭道,不要講傳奇故事了,離題千裏可不好。你先回答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中醫認為吃核桃可以補腦,你覺得有沒有道理?”“有。”鄭道十分肯定地回答了清瘦老者,“從形狀上看,核桃確實長得像人的大腦。從醫學上說,核桃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較高,對大腦的發育有一定的好處。”“這麼說吃豬腦補腦子也有道理了?”清瘦老者冷笑一聲,“中醫最大的愚昧之處在於看一個東西像什麼就認為可以補什麼,聯想太豐富,結論太武斷,太沒有科學精神,所以中醫遇到了嚴謹而有科學論證的西醫之後,才會一敗塗地,才會行將就木。”人群再次被清瘦老者幾句慷慨激昂的話點燃了激情。“說得好,中醫就是太無知了,什麼事情都想當然。”“中醫的所有結論都沒有理論基礎,西醫是科學家,中醫都是文學家,但人的身體是嚴謹的科學而不是隨便想象的文學,中醫敗給隻有幾百年曆史的西醫,是必然的結果。”“中醫都是狗屁,都是垃圾,都是糟粕!”一時群情激憤,大有不把中醫掃出曆史舞台、掃進垃圾堆誓不罷休之勢。王淞驚恐了,再次想拉走鄭道,不想讓鄭道站在風口浪尖,做無謂的掙紮並且成為被清瘦老者踐踏的犧牲品。不料鄭道搖頭拒絕了他的暗示,鄭道一臉堅毅,嘴唇緊抿,眼神中流露出義無反顧的神色。之前鄭道一直和爸爸流離失所,漂泊不定,爸爸一身絕技從不示人,寧肯餓著肚子也不願意用中醫知識救人,他還不太理解爸爸的所作所為。現在他終於明白了一些,中醫自從清軍入關以來開始被朝廷有意地打壓,再到五四運動之時反對中醫的聲音甚囂塵上,達到了頂峰,到今天,傳承數千年之久的中國的國粹在國人眼中竟然全部成了糟粕,怎不令人痛心疾首?鄭道也不止一次聽爸爸說起,中醫之所以淪落到現在的地步,固然有文化斷層的原因,也有所謂的專家教授,不遺餘力地在各種渠道大肆宣揚中醫糟粕論的推波助瀾之故。中國幾千年來始終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是靠武力的強大和國土麵積的第一,而是依靠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一個國家的真正滅亡不是國土的淪陷,而是文化的消失。作為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中醫也是中華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文化被侵蝕,傳統禮儀和美德消失,思想被外來文化控製,中醫再被滅絕,身體健康受製於外來醫術和藥品,中國將會徹底淪陷,雖然國土依然完整,卻在精神層麵和技術層麵成為外來文化的殖民地。平心而論,鄭道還沒有以一人之力力抗整個社會潮流的想法,就算有,他也沒有這個能力。但今天的意外事件,清瘦老者步步緊逼的姿態,激發了他心中的熱血和豪情,讓他突然生發了一種舍我其誰的豪邁。既然遇上了,既然他是中醫傳人,既然他生逢其時,他就要挺身而出,為自己、為中醫、為國家發出最強有力的聲音。鄭道麵對盛氣淩人的清瘦老者以及眾多被成功洗腦的學生,心中充滿了憤怒和激情,卻還是努力保持了克製,強壓心頭熱血,深吸一口氣,緩緩地說道:“人們罵一個人笨常說他是人頭豬腦,人頭豬腦的笨人估計是豬腦吃多了。從營養價值上來說,豬腦也許真有一定的補腦作用,但我不提倡吃腦補腦,因為豬腦是豬的智商,在補腦的同時萬一連同豬的智商也一起補了進來,不是麻煩大了?”“哈哈!”人群一陣哄笑,氣氛緩和了許多。“其實,中醫的形補在古代是指中藥,而不是動物身體的部位,隻不過到了現在被誤讀了。”鄭道語重心長地說道,“形補有沒有道理?有!天地萬物是一體的,一個東西之所以有這樣的形狀、味道、顏色等,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長相相同的東西會有一種相同的氣,正是相同的氣才使不同的東西有相同的形態、味道、顏色。因此,才有了五味、五行、五色相對的理論。形補,真正發揮作用的不是形,而是隱藏在形背後的氣,以形補形的結論,背後是以氣聚而成形為基礎的。”“有點道理……”安珂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比如黃色人種和白色人種、黑色人種有區別,比如狗也有許多種類,再比如樹葉也有好多相同的,長得一樣的東西,肯定有某種內在的聯係。”鄭道點頭:“說得對,雖然中醫在古代不能借助儀器在微觀下研究事物,隻能通過尋找共同點的方式來總結規律,這種方法未必總是有效並且科學,但是很多時候你會發現這非常有趣,甚至神奇。比如腎與耳朵的形狀以及子宮內的嬰兒的形狀都很類似。也許有人說是巧合,但是幾千年來的經驗發現,三者確實存在某種內在的聯係。”安珂附和鄭道的說法,一拍王淞的肩膀:“王淞,你可以呀,交了鄭道這麼一個有內涵的朋友,怎麼不早介紹給我認識,真不夠朋友。”王淞憨笑:“我不是不介紹你們認識,一是你不是鄭道喜歡的類型,二是我和鄭道雖然是好哥們兒,但有些東西也不能分享,比如自己最喜歡的姑娘……”安珂誇張地張大了嘴巴:“不是吧王淞,你喜歡我?我怎麼從來不知道你還喜歡我,我以為你喜歡龍作作。”龍作作是醫科大的校花。王淞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開個玩笑你可千萬別當真,我當你是哥們兒。”“滾!”安珂一腳踢在了王淞的腿上,“老娘不是女漢子,老娘是安媚娘。”鄭道搖頭笑了笑,繼續說道:“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許多人覺得是胡說八道,但西醫發現傷腎的藥物多數會影響聽力之後,就沒人再說腎開竅於耳的說法是胡說八道了。還有,從形補的角度來說,豬肺可以‘清補肺經’,不少人對中醫的如此說法嗤之以鼻。但是,早產兒因為肺部功能發育不全,往往會打西藥固爾蘇,固爾蘇是什麼?豬肺磷脂!是一種從豬肺提取的表麵活性物質。你們看,這就叫異曲同工。中醫的發現,是千百年實踐和智慧的總結。現代醫學的研究,是微觀科技發展的結果。”“但是為什麼總是有些人喜歡摒棄我們自己祖先的智慧呢?為什麼不是繼承和發揚,為什麼不是用中醫理論指導我們更好地發展現代醫學呢?中醫和西醫,不過是兩條通往真理的不同道路!許多反對中醫的人,要麼是居心不良別有用心,要麼是由於過於洋化而產生了對自己文化的自卑,要麼就是單純地為反對而反對,隻是為了追求一種反對的快感要讓自己有存在感!”鄭道的話擲地有聲,人群先是一陣沉默,隨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激蕩風雲
清瘦老者的臉色有幾分不善,或許是沒有料到鄭道如此能說會道。他咳嗽了幾聲,等掌聲平息之後,再次向鄭道發難:“中醫七宗罪之三-浮想聯翩的文字,大部分概念來自主觀拚湊,比如肝風,是肝內有了邪風。七宗罪之四-人體內部結構多為猜想,一是停滯於淺表的四診法,望聞問切哪裏有現代化的儀器診斷得準確?二是以卦象、五行套用於五髒,過於相信主觀判斷。七宗罪之五-理論背景的可笑,中醫舊稱儒醫,儒家思想落後而腐朽,華而不實,中醫也是如此。七宗罪之六-狹隘的症狀歸類,中醫的綱要不過八種,症型不過七十二,疾病千千萬萬,以簡短綱要應對繁多疾病,如同杯水車薪。七宗罪之七-大部分草藥的功能基於臆想,要麼想當然,要麼根據形狀推測,要麼依據五行體係,比如毒蛇出沒之地,七步之內必有解藥的說法純屬信口開河。還有幼稚的實證主義,不做臨床試驗,不論證,以‘有效就是硬道理’當真理……”清瘦老者一口氣說完了後麵的幾宗罪,然後氣定神閑地看向了鄭道:“鄭道,你還能自圓其說嗎?”離得近,鄭道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清瘦老者字字如刀的威勢,仿佛他打壓中醫、推崇西醫是在維護自己的文化傳承一樣,不得不說是身為中國人的悲哀。
其實鄭道也清楚一點,做無謂的口舌之爭,不但誰也說服不了誰,還有可能引發不必要的爭執,但話又說回來了,有時理不辯不明,對方非要當眾和他一較高下,他也不能退讓不是?更何況他從來沒有認為中醫不如西醫,更不覺得中醫從此就會沒落!鄭道胸中激蕩風雲:“我不用自圓其說,因為,中醫幾千年來拯救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性命就說明了一切,事實永遠勝於雄辯,如果沒有中醫,中華民族或許早就滅亡了。如果沒有中醫,你們每一個人的祖輩都有可能死於各種疾病,就不會有今天的你們了。”“好!”王淞大聲叫好,雖然他對中醫也沒什麼認知,但鄭道的話確實帶感,而且也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嗬嗬……”清瘦老者冷笑了,“不要慷慨激昂地說一些煽動性的話,沒用,要以理服人。擺事實講道理,說出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論點出來,才能證明你的觀點正確。”“好。”鄭道接過了對方的挑釁,“先說肝風,肝風是指肝受風邪所致的疾患。《素問風論》中說,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幹,善怒。有人不信風邪之說,其實如果注意一下身邊風濕病患者就清楚了,風濕病就是因為風邪加潮冷的侵蝕而得。風邪看不到摸不著,但就如空氣一樣,你看不到就否認空氣的存在嗎?再說四診法,望聞問切是扁鵲發明的四診法,‘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髒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古人的智慧是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等基礎理論的具體運用,是建立在物質世界的統一性和普遍聯係之上的。現代化的儀器確定可以透視人體,但誰又知道古人醫術到了大成之境,不可以用肉眼來透視人體?”清瘦老者哈哈大笑:“肉眼透視人體?你還不如說古人都是神仙來得直接。鄭道,你既然這麼推崇中醫,那麼你用中醫幫我診斷一下,我有沒有病?”這個問題就有些無理取鬧了,鄭道臉色微有幾分不滿,不過片刻之後又恢複了平靜,他嗬嗬一笑:“不急,您的病不是急性病,不必急在一時,先回答您的問題再說。古人對於人體結構了如指掌,雖然沒有現代的解剖儀器進行解剖,但人體每個部位的位置、大小、形狀以及作用都有詳細記載,怎麼隻是猜想了?理論背景的可笑,哪裏可笑了?中醫和儒家學說一脈相承,一個治病一個修身,和儒家思想傳承了幾千年一樣,中醫依托儒家思想的大樹,救治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苦難。同樣,儒家思想千百年來一直是中華民族的正統,引領中華民族站立在世界民族之巔數千年,儒家思想怎麼落後而腐朽了?現在我們接受了所謂的西方理論,才幾年就道德淪喪百病叢生,西醫再發達,也治不了人性中的貪婪和欲望!”停頓一下,鄭道繼續辯解:“至於您說的七宗罪的六、七兩條,根本不值得辯駁,比如狹隘的症狀歸類,中醫的綱要不過八種,症型不過七十二,古代人心純樸,疾病種類不多,根本就沒有現在出現的千奇百怪的怪病。讀過中國上古史的人都知道,在上古時期,人一生無病無災,到了百歲自然壽終正寢,從來不知道什麼叫疾病。大部分草藥的功能基於臆想……板藍根你們都喝過,不管用嗎?六味地黃丸無效嗎?同仁堂的可以在關鍵時刻用來救命的安宮牛黃丸也沒有效果嗎?”板藍根和六味地黃丸的療效,在場的大部分人都清楚,對於安宮牛黃丸,許多人是隻聞其名未見其物。作為在中風時可以救命的安宮牛黃丸,價格昂貴,但確實是保命神藥,也被無數患者證實在關鍵之時吃上一粒,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中醫的重點是預防,預防是最有效的治病。任何治病的手法再高超儀器再高明,也不如不生病。中醫認為,很多病都是我們內心所生的,我們人活著最好的狀態是‘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如果我們養心不夠,內心不安定的話,那麼很多情緒就會過度,過度的情緒就會損傷我們自己。具體表現在,心在誌為喜為驚,過喜或過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