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他們不必再以人生最大的,尤其是青年時代最精華的能動力,去追求時代和社會對人最嚴格的認知性。從前的時代和社會,是多麼政治化的時代和社會不言自明。優秀青年的前提是政治上優秀與否,而且隻有這唯一的前提。而且政治上優秀與否的標準,隨著時代和社會階級鬥爭之弦的繃緊,定位越來越“高”越來越荒唐,直至演變成“文革”時期實際上反時代反社會的標準。從前的時代,青年們的個人鑒定實際上是政治鑒定,個人履曆實際上是政治履曆。故從前的青年,檔案中倘記載下了“政治不成熟”,那就意味著一輩子“不成熟”了;倘履曆中有政治性的不利裁定,那就意味著一輩子的人生被提前裁定了。其後無論在別的方麵多麼積極努力,都難以受到極端政治化的時代和社會的信賴了。往往,在其他方麵越積極努力,越受懷疑,其人生也越不順利。至於其他方麵的才能,注定了的受鄙薄。最好的結果,也不過爭取到了“可用而不可重用”的資格。尤其可怕的是,許許多多的人似乎有法定的權力,在某一個具體的青年完全不知的情況之下,將幾乎等於判人以“死緩”的政治鑒定,塞入那一青年的檔案。
家庭出身,政治鑒定,人隻要攤上了兩項中的一項“異類”顯示,就像攤上了癌症一樣。那需要特別能忍的人生熬受力,才會主觀上“照常”活著。若兩項都在青年時期不幸攤上了,人生就悲慘了。
當今之青年,畢竟的,不再會被以上兩種十字架的陰影所籠罩了。當今之青年,除非他將自己的人生坐標點確定在政治舞台上,否則不必以青年時期最精華的能動力,去競標社會和時代高懸的政治之標。當今之青年,即或政治上真的不成熟,甚而真的偏激,也自有其可以不成熟和可以偏激的權利。隻要自己不因而走向反時代反社會的人生反麵,是有權而且可以一邊帶著不成熟的政治思想一邊在其他方麵,比如文藝才能、科技才能、商業才能等等方麵努力追求其人生願望的。隻要才能被公認,一樣獲得時代和社會的尊重。人們即使對他們的政治思想不以為然,但對他們被公認了的其他方麵的才能是不會加以抹煞的。
當今之青年,也不太會受城市戶口或農村戶口的終生捆綁了。戶口在某些方麵,對於當今之青年們仍具有人生的限製性,但與中國以往任何時代相比,那限製性是小得多了。
當今之社會和時代,已基本上形成了這樣的理念,那就是——中國的每一座城市,包括首都北京在內,已不僅是城市人的城市和北京,同時也是屬於廣大農村青年的。隻要他們願意,他們可以到各個城市,包括北京尋求他們人生的機遇。當然別忘了帶身份證。隻要遵紀守法,隻要他們靠了人生的能動力和實際技能,哪怕是最簡單的技能,也可以在城市和北京生存下去,那麼他們的此種權利基本上是不受剝奪的。比如北京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田歌,就曾將一名外地長住北京的撿破爛的青年農民請入演播室做嘉賓。他以他的城市生存表現獲得了北京某小區居民的信賴和歡迎。他離開了那小區後,北京居民還要設法尋找到他。有些城市,包括北京,幾年前就開始向在城市生存表現優秀的“打工仔”和“打工妹”頒發過表彰證書……
以上兩方麵的幸運之外,起碼還有以下諸方麵權利,乃是從前任何時代的中國青年連夢想都不敢夢想的:
跨國交往與謀求人生發展的權利——這一點其實已毋庸置疑。僅要指出的是,在從前的時代,一名青年,哪怕隻不過其家庭有所謂“海外關係”,包括有香港、澳門和台灣方麵的三代以上的遠親關係,人生的底片似乎便有了可疑的背景。哪怕幾封有時僅僅一封父輩甚或祖父輩與“海外”的正常通信,都會使一名青年在政治上被劃入“另冊”,而自己渾然不覺,任憑多麼地努力向上,都難以獲得學校、單位、時代和社會的親和對待。自然的,至“文革”,這一點發展到了壓迫他們的程度……
學習權利——在從前的時代,家庭出身和以上一點,決定一名高考成績優異的青年,不配或隻配被什麼樣的大學錄取,並決定他們畢業後的分配去向和人生前途……
擇業權利——在從前的年代,除了少數高幹子女,一名青年自己是絕然地沒有什麼擇業權利可言的。被分配到什麼地方,什麼行業,什麼單位,其人生的句號便往往注定了標在那裏。出國謀業是“天方夜譚”。“外企”意味著是一個外星詞……
人權——在從前的年代,無論普遍的中國人,還是普遍的中國青年,所能享受到的幾乎僅僅是生存權。生存權以外的其他種種權利,都嚴重缺乏法律應該規定的種種保障。其單位的領導,往往自認為是權力的化身,有時幾乎是可以代表法律來對一個中國人或一名中國青年實施製裁的。公檢法往往無須調查取證,而根據某級組織的建議,對其依“法”逮捕、審訊拘押和判刑。現在,任誰都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人權了。薪聞和社會等方麵,也都能擔負起對中國人維護合法權益的關注和對司法公正的監督了……
人生觀的自由——在從前的時代,中國人及中國青年,一旦被認為“人生觀”有問題,那麼幾乎就意味著是時代的“次品”了。現在的中國,從理念上不但允許而且認可“人生觀”的多元化是正常的自然的社會現象,一個人及一名青年,在不危害社會與他人的前提之下,哪怕自踐及時行樂的人生觀,那也僅是其個人的事,僅體現其對自己的人生責任罷了。時代的主流理念,雖倡導人對自己的人生應負有責任,但並不對某些人自己寧願的活法橫加幹涉,更不至於予以剪除式的打擊。
真的,當代中國青年的人生觀及愛情觀婚姻觀,不但五花八門,而且得以在最大程度上自以為是……
道德觀——道德觀包含在人生觀中。時代僅僅劃出了“道德底線”,告誡青年們若突破那底線,便可能觸犯法律的邊線。因為道德的底線與法律的邊線幾乎是粘連著的。當代青年,享受著中國從前任何時代都不曾批準給青年們的、最大程度的道德指責“豁免權”,致使某些青年,將青春的美好和日子揮霍在“道德底線”上,也將人生的小舞台搭在“道德底線”上,而且自以為是最現代最瀟灑最自由的活法。
我個人認為,一個人,尤其一名青年,終日活在“道德底線”上是沒什麼意思的,掰開了揉碎了說,更沒什麼瀟灑可言。
我個人認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倘有太多的青年以活在“道德底線”上為最快意的活法,對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堪憂的。這不會使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青年成為世界上多麼壞的一批青年,因為畢竟有法的邊線與道德底線粘連著,電網似的威懾著他們的突破;但卻也不能使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青年成為世界上多麼可愛的一批青年。因為據我了解,別的國家別的民族的青年,其實非我們想象的那樣,也都以活在“道德底線”上為快意的活法。相反,他們普遍主張尋求超越“道德底線”之上的活法。那麼一種活法也許更不負青春和人生意義,那麼一些青年也許更可愛……
生活方式——當代中國青年正享受著極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在這一點,時代、社會和青年,已形成了中國以往任何時代都不曾出現過的寬鬆、相互接受的局麵。
文化娛樂——當代中國人,尤其青年,在文化娛樂方麵的幸運,是接近著當代世界水平的。僅僅由讀小說,看電影和看戲劇構成文化娛樂內容的時代已成曆史,一去不返。當代文化娛樂的內容,二十年間膨大了何止十倍!
綜上所述,既不但是當代中國青年的幸運,也體現著當代中國的發展和進步……
一個人,尤其是一名青年,終日活在“道德底線”上是沒什麼意思的,更沒什麼瀟灑可言。但當下許多青年麵對聒噪不休的大文化,內心痛苦、沮喪,而且備感低賤和屈辱——中國文化也應該及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