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幸運 一半迷惘(3 / 3)

然而,倘以為當代中國青年全體生逢著以上種種的幸運,便也順理成章地全體浸泡在注滿了幸福液的時代的浴缸裏,那麼我幾乎等於在這裏進行欺世之說了。

不,不是這樣的。

時代發展和進步的惠利,永遠不可能像同一鍋爐加溫的、使人的身體舒適無比的淋浴水,通過統一的蓮花噴頭遍灑在每個人身上,而且可以由每個人自己來控製水溫。

人類社會還從未經曆過如此美好的時代。

由於青年們家境的不同,個人的先天資質和條件不同,決定著他們出生以後,不可能在同一起點上開始自己的人生。比如有的出生於寒門,有的成長於富家;有的父母操權握柄,有的父母積勞成疾;有的被上帝賦予了好的容貌、嗓子和身姿,打理人生的能動力加上令人眼羨的機遇,人世不久便成為演員、歌星、節目主持人、模特、運動員等等,於是年紀輕輕住豪宅,開名車,並且愛情浪漫美滿,於是春風得意,人生一路順遂,喜事接踵;而有的卻以殘疾人的體貌,自幼開始在這世界上的唯一一次“競走”,人生對於自己等於磨難不休的代名詞……

那些都叫“命運”。是如基因一樣純粹先天的人生元素,與時代和社會無涉的,也是難以依賴時代和社會的扶持與幸運者們共舞的。隻能靠自己後天對人生的耐受力和對磨難的堅忍,像戰士一樣而不是像這世界的貴客和嘉賓一樣實踐人生……

但,時代和社會的原因,畢竟是影響更多數青年人生季節的大氣象,使當代中國青年中的一部分,雖幸逢“改革開放”卻也實際上並無幸福可言。比如經濟發展狀況的不均衡問題;比如傳統大工業的解體造成的失業問題;比如農民負擔過重的問題;比如社會保險和慈善事業不完善的問題;比如官員的作威作福,揮霍、浪費和貪汙腐化漠視百姓疾苦的問題,使中國有些省份農民的生活仍處在很低很低的水平線上,使有些城市裏一批接一批地產生新時期的城市貧民——這樣一些家庭中的青年,其人生無疑仍是舉步維艱的。倘要追求到人生的一點點滿意,無疑是極不容易的。對他們一味回憶從前時代的苦,以啟發他們感受現在的甜,是既不能使他們真的覺得幸運,更不能使他們真的覺得幸福的。

時代和社會的原因,乃是時代和社會必須承擔的義務。什麼時候時代和社會的義務在以上方麵作為顯著了,什麼時候他們才會向時代向社會交一份發自內心填寫的調查表……

現在的中國,雖一年比一年重視教育,大學雖然每年都在擴招,但我們是一個十三億多人口的國家,大學仍不能做到寬進嚴出,應試教育仍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每年跨進大學校門的青年,倘包括了農村青年統計,仍隻不過是百分之幾,而且,為了維持教育的良性發展,從小學到大學的學費,高到了使不少家庭望洋興歎而且卻步的程度。城市裏的少年、青年,因學業競爭的壓力而疲憊;窮困農家、窮困地區的少年、青年,因交不起學費而不得不背對教育。在科技如此迅猛推廣的現在,少年和青年們背對教育的人生,未來怎樣,是可想而知的……在以後若幹年內的中國,他們也許離提高人生質量的就業機會越來越遠了……

毫無疑問,科技的發展必然促成科技的產業化;科技的產業化必然帶來新型的就業機會。但是,也毫無疑問,科技的產業化,是以摧毀傳統的工業模式和工業鏈條為前提的,而支撐後者的,又是為數眾多的傳統型的、隻善操單一工種的工業技工。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十項乃至更多項新型的就業機會,其所能吸納的就業人員的總合,往往抵不上被其淘汰的一種傳統工業所造成的失業人數的幾分之一,或幾十分之一。也就是說,在新派生的科技產業代替傳統工業的轉型期,失業是麵積式的現象,就業是點式現象,而且,科技產業所需要並擇優吸納的,必然是高知識結構的青年。他們起碼當有大學畢業的科技產業入場券。無此入場券的青年,將被阻擋在展示新型就業機會的時代場館入口外,那麼他們幾乎隻能去從事社會服務工作。後一種工作較之前一種工作,是薪金低得多的工作。被無情擋在新型就業機會的時代場館入口外的青年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了麼?何況,時代和社會倘未開創好足夠他們就業的社會服務工作,有待他們自己去一點一滴地幹起來……

在從前的時代,清貧和窮困的生活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都是普遍的現象。沒有比襯對象,人眼就難見差別,人心就無物可羨。倘非強調從前的時代也有差別,在農村,那也不過就是兩名青壯年勞力一天各掙幾角錢之間的微小差別,而在城市,同代人之間的工資差別,最大不超過十元,亦即相差一級或一級半的工資。而且,那十元錢,一般便是同代人之間一輩子的差別。完全不同的工作,幾乎相同的工資,這是從前的“中國特色”。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兩個家庭,兩個中國人,兩個青年之間的收入差別,可能十幾倍,可能幾十倍,可能百餘倍,用天地之別形容也不過分。而且,巨大的差別,就咄咄逼人地呈現於近旁,並被形形色色的文化反反複複地渲染著,人想裝作不知道都是不可能的。

如果說從前的青年隻能安於時代強使之的普遍的低收入現狀,那麼當代的低收入青年,則難免會在咄咄逼人的差異比襯麵前內心充滿了焦躁,而且深深地痛苦著。

中國的文化應該反省一下的。全世界恐怕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文化,像中國當代文化這麼的勢利眼。倘僅僅從電視中來感受中國,那麼將會對中國產生極大的錯覺,以為它已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了;以為每一戶中國人家的收入都已高得不得了,因而如果不天天追求時尚,進行高消費,錢就會變成負擔之物了。

有些商業廣告接近著厚顏無恥。比如某些房地產廣告,比如某些珠寶鑽戒廣告。它們的意思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多便宜呀!”而其標價對於工薪階層,如畫在天空上的餅之對於饑漢。或日本就不是向老百姓做的廣告,那麼就應該把意思說得更明白——“對於富人多便宜呀!”那些廣告犯的不是語焉不詳的錯誤,而是故意混淆廣告受眾群體的常識錯誤。

有些報刊熱衷於宣揚30歲以前成為百萬富翁是容易的。而我們都知道,這不但在中國對於大多數中國青年不容易,在全世界對於大多數外國青年也不容易。

中國有13億多人口。比10年前多了近3億。比30年前多了近一倍,“文革”時期中國還是7.5億人口。青年人數究竟翻了幾番,小學算術能力也能算得出。

在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大多數人能夠過上普通人的生活,已然是國家幸事,已然是中國人幸事。而時下的大文化似乎總在齊心協力地誘惑人們——富有的生活早已擺在你麵前,就看你想要不想要了!

許多當代中國青年,麵對如此聒噪不休的大文化,包括每每睜著兩眼說瞎話的傳媒,內心不但痛苦,沮喪,而且備感低賤和屈辱……

與從前時代的中國青年相比,當代之中國青年,半數以上在確確實實地迷惘著。甚至,也可以說確確實實地體會著另一種不幸……

然而,中國畢竟在向前發展著。

撲朔迷離的中國經濟,近年正出現著有根據樂觀的拐點。

時代變了,是為“道變”。

“道”既變,人亦必變。

變了的時代,衍生出新的時代人。新的時代人不可能適應從前的時代(盡管他們對現在也不見得多麼適應),因而他們不會讓時代退回到從前,因而他們必將時代繼續推向前去,並在此過程中漸漸適應他們所生逢的時代,並漸漸提高他們打理自己人生的能動力……

歸根結底——時代發展的潮流不可抗拒,其實意味著的是這樣的法則——倘新的時代人衍生出來了,他們解決他們和時代的關係的方式也是新的,不可抗拒的。他們與時代共同舞向前去的能動力是不可抗拒的。

因為他們明白,他們的希望在前頭,而不是在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