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殘酷與仁慈,被人愛戴是否強於使人畏懼(2 / 2)

然而,君主在使人們畏懼自己的時候,應當注意雖然不能贏得愛戴,卻也不要被人憎恨;被人畏懼卻不被人憎恨,二者可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隻要他決不侵害臣民及公民的財產和他們的妻女,就能夠辦到。而當他需要剝奪任何人的生命時,他必須有適當的辯解和明顯的理由才能這樣做。但尤其重要的是,他務必不要染指他們的財產,因為人們容易忘記父親之死而不易忘記遺產的喪失。而且,奪取他人財產的理由非常好找,一個人一旦開始以掠奪為生,就總能找到侵吞他人財產的借口,可相反地,奪取他人生命的理由卻不但難找,而且易逝。

不過,當君主率領軍隊指揮士兵的時候,他完全應該不顧忌殘酷之名;因為如果沒有這個殘酷之名,他將無法使自己的軍隊保持統一,聽從指揮。在漢尼拔驚人的壯舉中有這樣一件事:他率領一支由無數民族混合組成的大軍在外國作戰,可無論運氣好壞,軍士之中或是對待君主,都不曾發生任何糾紛。這並不是由於別的原因,而隻是由於他的殘酷無情,同時他又具有無限的能力,這就使他在士兵的心目中既可敬又可畏。但是,假如不是他的殘酷無情,僅靠其他的能力是不可能產生這樣的效果的。然而那些欠缺考慮的史學家們,卻一麵讚賞漢尼拔取得的成果,一麵又非難他取得這些成果的主要原因。

漢尼拔如果隻有其他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這一點可以從西庇阿的事例中得到證實。西庇阿無論在那個時代還是全部史紀中都可以說是一位罕見的偉人,但他的軍隊卻在西班牙背叛了他,這不是因為別的,恰恰是由於他過分仁慈。他的士兵不守軍紀而享有過分的自由,為此他在元老院受到法比奧?馬克西姆的彈劾,稱他敗壞了羅馬的軍隊。洛克倫斯的居民曾受到西庇阿的一名官員的摧殘,可是西庇阿既沒有替他們雪恥,對於他屬下的暴行也沒有加以懲罰――這完全是西庇阿的性情平和造成的。對此元老院裏想替他辯解的人說,有些人更懂得如何不犯錯,而不是糾正別人的錯誤。如果西庇阿以這樣的性情進行統治,那麼遲早會把他的名聲和榮譽全都葬送。但是,由於元老院的監督,他的這種有害的品性才得以掩蓋,並使他獲得榮譽。

現在我們回到關於被人畏懼或使人愛戴這個問題上來。我的結論是:人們愛戴君主,是基於自己的意誌,而感到畏懼則是基於君主的意誌,所以明智的君主應當立足於自己的意誌而不是他人的意誌。當然,他還必須如前所述,盡量地避免招人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