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到學習,就不能不說一說學習方法。大家可能會感到好笑,我們一個個又是本科畢業,又是雙學位,甚至是碩士、博士什麼的,不敢說是“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但也可以說是學有小成。書都念到這分上了,哪有不會學習的道理?其實並不盡然,我們現有的教育模式,還沒有走出那種“上課記筆記,下課補筆記,考完扔筆記”的怪圈,大家一路“考”過來,對付考試是揮灑自如,但要嫻熟地應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還需要不斷地去學習、去成長。
毛澤東曾經說過,“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和船的問題,過河隻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隻是瞎說一頓。”比較好的學習方法,可以簡單地歸納為:抓住點滴時間,處處留心,廣泛涉獵,學習主要的,掌握相關的,快樂地學習。就是要做到工作、生活中不浪費時間,處處留心,向工作學習,向身邊的人學習,學習為人處事、待人接物,擴大自己的知識麵,快樂地生活。
學習的重點:一是要掌握文字溝通的技能。通過學習提高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比如口頭表達能力、書麵表達能力、公文寫作能力,提高溝通的效益。二是要學會現代辦公工具的操作。掌握像收發傳真、照(攝)像機、計算機及網絡、常用辦公軟件的操作、打印複印機及掃描儀的操作與使用,使自己提前具備辦公室人員的基本素質。三是所必備的專業技能。
在校期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這是自己的看家本領,所要做的就是要沒事的時候常常拿出來翻一翻,一定不要丟得一幹二淨。四是一些健康生活的常識。一個人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幹好工作的基礎,如果身體垮了,一切都成了空談。所以,一定要學習一些營養學的知識、一些健康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讓自己健康快樂地工作生活。
當然,學習的方法不能搞一刀切、一種模式、一種方法。隻要學習掌握的知識能夠運用於實際工作和生活,能夠指導實踐,就能夠真正發揮學習的作用。
筆者還在大學教書時,我的學生們(因為他們學的是中文、新聞、編輯、出版等專業),在大三暑假都會去媒體實習,實習歸來後,收獲卻大不一樣。有的人發表了20多篇文章,很是高興,覺得求職有料了;有的人隻發了一兩篇簡訊,同時“發現”了媒體的殘酷,決定畢業時轉行;有的人發了五六篇文章,數量雖不多,但都是大塊頭,而且和記者老師相處得不錯,學到了許多采訪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