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告訴他:“從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你的人際親和感很低,這可不是一件好事。當你感覺不太在意周圍的人際關係時,說明你比較被動,或者漠然。職場不僅講究個人能力,還講究協作,尤其是部門之間的合作。而有效溝通、公開交流是使工作更有效進行的方法,也是與人相處的基本技能。不要一味封閉自己,那樣很難與別人相處。尤其在職位不高時,人際親和感會幫助你獲得外界的支持,反之將會給你帶來很多麻煩。”
7我們為什麼要排隊?
家庭可能會包容驕橫的孩子,社會卻不會容忍成年“皇帝”、“公主”橫行,社會有其公認的行為規則和規範。職場不相信眼淚,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會被強製磨合。
2006年,一名蘭州大學的新生,在網上發貼質問《我們為什麼要排隊》:從小到大,第一次出門,啥都不知道。沒在這麼大的食堂吃過飯,沒獨自去郵局取過東西,沒到銀行提過錢,而這些地方都要排隊,我們為什麼要排隊?作為一名重點大學的學生,竟然不明白在公共場所需要排隊的道理,其文明素養的缺乏,令人震驚!但震驚之餘,我們也不應責難這個學生的無知;更應該受到指責的,是“培養”了這類學生的應試教育體製和環境。在應試教育中,人們總把考上大學的少數人看做人才。現在,這名大學生用發帖提問的方式,為“應試型人才”做了最好的注解。
在應試教育環境中,家長們常常告誡自己的孩子,“隻要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麼都不用你管。”而老師們則告訴學生,“考上大學就是勝利。”於是,就有了因不懂為什麼要排隊而“勇敢”發問的大學生。這樣的孩子,是絕對沒有接受過協作教育的。
家庭可能會包容驕橫的孩子,社會卻不會容忍成年“皇帝”、“公主”橫行,社會有其公認的行為規則和規範。職場不相信眼淚,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會被強製磨合。隨著獨生子女逐漸長大,社會化的程度加大,社會要改造獨生子女們。
因此,為了讓獨生子女更好地適應社會,應該為他們創造群體環境,為他們“人工合成”夥伴關係,鼓勵他們到社會上去,實行互教,鍛煉他們強烈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協作能力,尤其是從一些優秀的同齡人身上,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這是對獨生子女進行教育的根本原則。
80後的職場新人,被賦予“問題青年”的稱號。他們適應能力差、缺乏主動性、沒有責任感、難以融入團隊、自尊心強、說不得罵不得,諸如此類的問題,像個光環似的牢牢環繞在他們頭上,成為揮之不去的煩惱和陰影。職業谘詢師提醒他們,要想迅速在職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得到領導和同事認可,需要經曆一段成長期;而誠實守信、謙虛求問、溝通協作、踏實勤奮、責任心即是其修煉五訣。
對於職場新人,其中重要的一點是,要學會和別人團結、協作,學會適當讚揚同事的長處。團結協作成為現代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沒有協作精神,就不可能完成自己的宏偉理想和抱負,這是職場中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
8不善溝通,80後職場新人前程受阻現代社會的很多工作,都需要同事之間配合,打團體戰。不善於與人交往的職員,往往不善於與人合作,隻能單打獨鬥,不能利用別人的資源。因此,他們完成相同的工作,付出的努力和壓力就要比其他同事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