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讀畫冊或參觀畫展,每見其畫尚可入目,而題款的字卻十分難看。因此我常勸青年畫家最好練練毛筆字。但有的人認為,專心學繪畫已十分費力耗時,哪有餘暇再去練字?而我則認為這個矛盾必須解決。現在姑且談談個人的看法。
誠然,書法家不一定同時長於繪畫,而畫家也可以不精於書法。但自古迄今,第一流畫家即使不是傑出的書法家,卻也不能對寫毛筆字完全忽視,以至於連題款署名的字都寫不好。何況古今書畫兼擅的藝術大師層出不窮,有些大藝術家無論寫字繪畫都達到甚高水平。譬如宋代的蘇軾、米芾,元代的趙孟,明代的文徵明、董其昌,清代名列“揚州八怪”之中的金農(字壽門,號冬心)、鄭燮(字克柔,號板橋),這些大手筆既是書法史上不可磨滅的人物,更是美術史上極為罕見的天才。學書法和學繪畫絕對不是對立的,而是可以兼美兼善和相互溝通的。總之,從事繪畫藝術的人不僅要刻苦鑽研繪畫,還必須為寫毛筆字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
有的大書法家雖不專為人作畫,也不以繪畫名世,但他們平時卻對繪畫下工夫。因為繪畫能幫助一位書法家提高書法的水平,加深個人的修養。林宰平老先生(名誌鈞,梁啟超的好友,是北京大學老教授林庚先生的尊人)一生致力於章草,八十高齡猶能寫蠅頭小楷。但即使在他晚年還抽暇作畫。我曾親見宰老所繪的蘭草竹石,筆力遒勁,意境深遠。先父玉如公是當代享有盛名的書法家,可是隻要一有閑空,他便讀古人名畫消遣,有時也整天揮毫作畫,隻是秘不示人。林宰老和先父都以書法為世人所熟知,而他們在繪畫上麵下的工夫卻罕為人見。可見書法和繪畫這兩種藝術既各有其相對獨立性,又彼此相輔相成,息息相通。趙孟早就說過“書畫本來同”的名言。所以我謹在此呼籲:青少年朋友學習書法應當對繪畫時加注意,能稍稍從事創作實踐則更好;而學習繪畫的朋友卻必須同時留心書法,最好是下點工夫練練毛筆字。這樣都會有好處。如果一位所謂畫家認為寫字是浪費時間,或他隻會作畫卻連署名題款的字都寫不成樣子,我敢斷言,他的繪畫肯定也達不到高水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