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古代稗官宜“橫”讀(1 / 1)

十幾年前,我曾撰寫過一篇小文,題為《讀小說要觸類旁通》。文中談到唐初傳奇小說《古鏡記》。但我主要的想法是提倡讀古代小說宜進行“橫向聯係”。現為了說明拙見,把那篇小文的最後兩段照錄如下:

《古鏡記》本身對後世讀者並無很大影響,但熟悉民間故事的人們在古鏡反對妖精變人這一點上應該感到不陌生。它使我們很快就聯想到直到今天還在民間流傳的《白蛇傳》。無論是話本小說還是昆曲劇本,當讀者讀到或看到美麗善良的白娘子終於被法海和尚施展“法力”給壓到雷峰塔下的時候,誰不感到白娘子值得同情,而法海的麵目可憎呢?這不正同古鏡硬逼可憐的婢女鸚鵡還原為千年老狸並堅決要了它的命一模一樣嗎?如果再一次觸類旁通,我們就會聯想到有關牛郎和織女的故事,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不都是在名為正統權威而實際卻是邪惡勢力的威壓之下,使得一部分追求幸福和自由的社會成員受到迫害嗎?當然,每一個故事各自有其不同的情節,有的複雜曲折,有的絢麗優美,但以其實質來與《古鏡記》描寫相比,基本上可以說是一樣的。代表正統權威的封建統治勢力總是冷酷無情的,而傳奇小說、民間故事和戲文的作者,卻把同情給予了被迫害者一方。這就是我讀《古鏡記》故事因觸類旁通而受到的啟示。

如果我們讀書時能經常進行這種觸類旁通的橫向比較,是足以益人智慧並增加讀書的興趣的。盡管這不是正規的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但對有誌於研究比較文學的讀者來說,至少也可以得到一個練習起步的機會吧。

1998年新春伊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走上熒屏,同廣大電視觀眾見麵了。從而引起了人們這一段時間以來的“水滸熱”。這使我又想到一件舊事:也是十幾年前了,蕪湖的汪稚青先生曾在給我的信中提及他早年讀過的一種讀物,其中寫到北宋末年一位大師名叫周侗,一生收過四個徒弟。見於《水滸傳》的有三人,即豹子頭林衝、玉麒麟盧俊義和一箭射死晁蓋的曾頭市武術教頭史文恭。另一人則見於《說嶽全傳》,即由金翅大鵬轉世的南宋名將嶽飛。四個徒弟同出於一位老師名下,而薰蕕異質,良莠不齊。林衝和盧俊義雖先後在梁山落草,但他們隨宋江征遼,從宋王朝的立場看,他們畢竟是愛國的。至於嶽飛,本為南宋王朝反侵略的抗金名將,一部《說嶽全傳》亦屬於反映愛國思想的英雄傳奇,其愛憎傾向亦至為明顯。唯獨史文恭其人,不僅與梁山好漢為敵,而且有叛宋的嫌疑。如《水滸傳》中所寫,曾頭市的曾家五虎是有私通外族行徑的漢奸地主武裝頭子,史文恭則是助紂為虐的幫凶。因此,史文恭所遭受的可恥下場不僅有與梁山好漢結下深仇大怨的因素,還有叛國投敵者自食其惡果的成分蘊涵其中。這一點,我們如聯係《說嶽全傳》的內容來看,就看得更為清楚了。

《說嶽全傳》裏麵曾寫到老將呼延灼(《水滸》名將之一)為抗敵捐軀的故事,而在嶽飛軍中的小將關霖,則是《水滸》另一名將大刀關勝的後裔。楊再興是農民起義的領袖,嶽飛征討楊再興,本屬鎮壓農民起義的“敗筆”;但楊再興是北宋愛國名將楊延昭(即楊景)的後裔,他還有著愛國的光榮傳統,所以嶽飛在夢中得到楊景的幫助收服了楊再興,使這個愛國名門後裔轉化而成為抗金的一員勇將。從這些故事情節中,我們不難看到,流傳在宋元時期的稗官野史如較早的“水滸”故事和稍晚的“嶽家軍”故事,彼此間是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而用以聯係這類故事的紐帶則為擁戴宋王朝以抗擊遼金入侵的愛國思想和實現這一愛國願望的英雄行為。所以我再一次提醒愛讀野史稗官的讀者,對於我國古代小說,應當“橫向聯係”地去讀它們。

“橫”讀的範圍並不限於說部與說部之間,還應延展到自古流傳至今的“戲曲”領域。看過京戲《英雄義》(又名《一箭仇》)的觀眾,就會進一步了解盧俊義、林衝和史文恭三人同堂學藝的關係;看過京戲《鎮潭州》(一名《九龍山》),看過嶽飛收楊再興故事的觀眾也會懂得農民起義和愛國抗敵間的有機聯係。隻有旁搜遠紹,“橫向”讀稗,才更有可能對我國古代長篇名著(如《水滸》)的理解更加深刻。

199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