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載,近年以來有的省市對各大專院校和普通中學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測試,語文水平普遍下降。我的一位在中學任語文課的親戚(她是特級教師)也曾談及當前中學生漠視語文課的學習,當然作文成績不夠理想。對比之下,新中國成立之初,從呂叔湘、朱德熙兩位先生撰寫《語法修辭講話》的年代算起,40多年中我國大多數人的語文寫作水平究竟提高了多少,還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我常翻閱各種有關語文知識和寫作訓練的報刊,感到“文章病院”實有建立(或重新建立)的必要。不僅對疑難大症要進行“手術”,即使是一字一句的小病小恙也應及時治療。治療的對象可不限於大、中、小學生,而應麵向一般傳媒如報刊、熒屏。這裏姑舉二例。一家報紙副刊發表了一篇隨筆,第一句是:“晚上吃過晚飯以後。”我看了反倒琢磨起來。晚上吃的竟是午飯或早點麼?既已“吃過”,不已經是“以後”了麼?如果改為“吃過晚飯”或“晚飯後”,難道就會使人誤解麼?我想,如果我是責編,是不是可以給這個句子刪掉幾個字呢?
近來電視屏幕上做VCD廣告的廠家越來越多了。有一家的廣告是這樣說的:“××VCD,一年包換。”這也使我揣摩了很久。我想,做廣告的廠家是提醒用戶,如果買他們的VCD放映機,一年內出了毛病,是一準包退包換的。但由於用詞過於簡練,竟使人可以得出相反的結論。即買了這個品牌的VCD,一年內保準要用壞,你必須再換一台才行。這不等於說,自家生產的VCD質量太無保證了麼?這就是我所舉的第二例。
一句話說得重複囉唆是“病”,說得過於簡略也是“病”。現在廠商在電視屏幕上做廣告一般都通過廣告公司,我建議廣告公司內部和電視台廣告部責編都有給廣告詞句治“病”的義務,不妨也開個“門診部”,為廣告用語把把關,免得影響廠家的銷售機遇。
199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