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禦》一篇中,我們詳細論述了防禦陣地能在多大程度上或者迫使進攻者向陣地進攻,或者迫使進攻者停止進軍。隻有那些能夠全部或部分消耗進攻者兵力的陣地,或者是使進攻者的攻勢不起作用的陣地,才是有用的陣地。就這種有用的陣地來說,進攻者是沒有辦法的,也就是說,在進攻者所能采取的手段中,沒有一種手段能消除防禦者的這種優勢。可是實際中的陣地卻並非都是如此。如果進攻者不去進攻防禦陣地也能達到目的,那麼進攻防禦陣地就是一個錯誤。如果為了達到目的,必須去進攻防禦陣地,進攻者也得考慮,是否可以通過威脅敵人側翼,而使敵人離開防禦陣地。隻有在這一招也不靈驗的時候,進攻者才能決定去進攻精心設防的陣地。進攻者從防禦陣地的一個側翼進攻總是相對容易一點。選擇進攻防禦陣地的哪一個側麵則取決於雙方撤退路線的位置和方向,也就是說,既要威脅敵人的撤退路線,又要保證自己撤退路線的安全。要同時顧及到這兩個方麵是不大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考慮威脅敵人的撤退路線更有利一些,因為它本身就具有攻擊性,與進攻是相適應的;而保證自己的撤退路線則具有防守性。但是,去進攻強大的、敵人精心設防的陣地是危險的,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這裏應該被看做是一條重要的真理。在實際中當然不乏進攻防禦陣地取得勝利的例子,如托爾高會戰、瓦格拉木會戰。我們不把德累斯頓會戰也列入此類例子,是因為我們認為在這一會戰中的敵人還不能被稱為強大的敵人。然而就總的情況來說,防禦陣地被攻破的危險是很小的。如果我們在無數的事例中都看到,許多非常果斷的指揮官都對精心設防的陣地敬而遠之,我們甚至可以說,這種危險是不存在的。
但是,決不能把我們這裏討論的會戰同一般的會戰等同起來。大多數的會戰是真正的遭遇戰,盡管其中一方是駐紮防禦的,可是其陣地卻不是精心設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