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學會做孩子的參謀,而不是做司令(1 / 1)

一個稱職的家長應該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是一個能夠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人,是孩子的朋友、參謀。

有一位軍人家長,在談起自己的教子經驗時很有趣地說自己隻當“參謀”不當“司令”,而且當“參謀”的效果,並不比當“司令”差。他寫道:兒子上中學後,步入少男少女“如夢年華”的危險期,還真有一些女同學,悄悄給兒子遞條子,“要與你交朋友!”幸而兒子深知我素來隻當“參謀”,不會粗暴幹涉他的事情,就把他的秘密和盤兒向我托出。我心裏雖是“七上八下”,卻仍按“既定方針”辦,隻當“參謀”:與男同學再好,不能“哥們兒義氣”,那是對純潔友誼的曲解;與女同學再好,不能談戀愛,因為還不到懂得愛情真諦的年齡,早戀不但會破壞愛情的美感還會影響學習。我們平平和和地談完,兒子想了幾天,笑著對我說:“老爸是高參,兒子聽你的!”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要為孩子的成長支些招,提供一些參考答案,但絕不是標準答案。

看看伊嫻家長的做法:

爸爸媽媽一直都把伊嫻當做自己的朋友,他們覺得伊嫻已經讀初中了,有自己的思想了,因此有什麼話會和伊嫻說,伊嫻有了心裏話也會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

伊嫻是班裏的班長,不過很多事情她不知道怎麼處理,可是又不好意思直接和爸爸媽媽說,於是她就對家長謊稱是同學出了問題,向家長討教解決問題的方法。雖然能猜出來伊嫻說的是自己的事情,但爸爸媽媽從沒有揭穿過她,而是維護她的自尊心,給她出些點子幫她解決問題。

一次,伊嫻想和其他班幹部一起代表班裏給學校提意見,但不知這種做法媽媽怎麼看。於是她就試探地問媽媽:“媽媽,我們班有位老師講課講得非常不好,有的同學向學校反映了。您怎麼看待他這種做法呢?”媽媽對她說:“丫頭,你是班長,這樣的事情你應該征求大多數同學的意見,不能僅憑一兩位同學的言論就做決定,這才是對同學、對老師負責任的行為。”聽了媽媽的話,伊嫻明白了自己的責任,同時也知道了應該怎樣做。

伊嫻的爸爸媽媽做得非常好,他們能夠尊重孩子,和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關係,並為孩子支招、出點子,幫孩子解決遇到的難題。

做兒子的“參謀”,不做發號施令的“司令”。而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懂什麼,什麼事都得大人做主,他們不願花時間了解孩子,不願去和孩子進行耐心的交談,隻是憑借自己的臆想去判斷孩子,強製孩子執行自己的命令。

無論在大事上還是小事上,都隻做“參謀”。當兒子的“參謀”,就要老老實實地當“參謀”,不能在小事上當“參謀”,在大事上卻當上了“司令”,不時地變換角色,這樣的“參謀”是不合格的。

家長要多花些時間與孩子交流溝通,了解孩子,幫助孩子,做孩子的參謀,以科學的觀念、正確的方法,打開孩子心中那扇門,走進孩子心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