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家長錯了,要放下架子道歉(1 / 1)

孩子犯了錯誤向大人認錯,這往往是很正常的,可是,大人有時犯了錯,錯怪了孩子,卻很少向孩子說聲對不起。在一次學生“家長因為錯怪自己曾經向自己道過歉的”調查中,全班53個學生中,僅有4個學生舉了手。了解得知,有的學生說,家長明明知道錯怪了自己,不但不認錯,反而還強詞奪理。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犯了錯誤就得敢於承認,不要為自己找各種借口,誰都會犯錯誤,關鍵是要能麵對錯誤、改正錯誤,等等。但有些家長自己錯了,卻不願意在孩子麵前承認,尤其是在曲解、誤解孩子,甚至錯誤地責怪孩子的時候,往往不願意直接、正麵地向孩子承認錯誤,向孩子道歉,唯恐在孩子麵前失了尊嚴,沒了威信。其實家長這麼做、這麼想是錯誤的,會對孩子產生不利的影響。

家長同樣也是一個普通的人,所以,家長同樣會犯錯,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家長犯了錯,就要勇於向孩子認錯,這樣孩子會更加尊重你。如果家長明明錯了反而強詞奪理,維護自己“家長尊嚴”的時候,在孩子心目中就已經“威風掃地”了。

為人家長,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誠實正直、光明磊落、有高尚的品德呢?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不少家長苦口婆心地對子女大講道理,談古論今,用無數的故事充塞孩子的頭腦。可是,當自己有錯時,卻對子女遮遮掩掩,避而不提,這樣就給子女留下了家長就知道唱高調、言行不一的虛偽印象,導致子女鄙視家長,從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有一位母親曾對我講過這麼一件事。有一次,她回到家裏,看到書櫥被翻得亂七八糟的,地上也滿是書,女兒正坐在地上翻書。當時她很生氣,對著女兒就是一頓“狂轟濫炸”。沒想到女兒卻很委屈也很生氣,她不承認是她把書翻亂的,她堅持說進來的時候就是這樣的,結果這位母親更火了,錯了還不肯承認,於是命令女兒半小時內把地上的書整理好。女兒一副很委屈的樣子,氣呼呼地開始收拾書。

過了一會兒,孩子的爸爸回來了,事情才真相大白,原來是孩子的爸爸找資料把書櫥弄亂的。這位家長誤會了自己的女兒,為自己的言行不妥有些後悔,等她去看女兒的時候,女兒已經把書整理好了,但就是不肯搭理自己的媽媽。

事實證明,這位母親是明智的,她選擇了向女兒道歉,也贏得了女兒的尊重。據這位母親講,女兒看到媽媽向自己道歉後,臉上就露出了笑容。這位家長事後非常慶幸地問女兒:“如果媽媽不道歉,你會怎麼辦?”女兒的一番話可以說是給所有的家長都提了一個醒:“媽媽錯了可以不道歉,我錯了以後也不道歉。”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如果從不向孩子承認自己的缺點、過失,孩子就會產生“家長永遠正確而實際上老是出錯”的觀念,久而久之,對家長正確的教誨,孩子也會置之腦後;而如果自己在對孩子說了錯話做了錯事後,家長能鄭重地向孩子認錯、道歉,孩子就會懂得承認錯誤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就會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嚐到原諒別人錯誤的甜頭。

誠然,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己在孩子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因為隻有具有威信的家長,才能有效地教育好孩子。但是,家長的威信,應該是建立在正確教育方法的基礎上,並非輩分高就有威信。如果家長有了錯誤,就一定要有勇氣給孩子認錯,這不但無損於家長的威信,反而有助於跟孩子溝通和取得相互信任,孩子因此會更加敬重家長,他們也會形成勇於改正錯誤的習慣。

§§第五章 家長一片苦心,孩子覺得自己的心不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