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史蒂夫所說,孩子更注重朋友的義氣。多數孩子交友更注重在一起的開心程度,家長一定要明白,成績好與壞,絕不是孩子交友的唯一標準。
善待孩子的朋友
家長要充分認識“善待孩子的朋友就是善待孩子”的道理。形成朋友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有的是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有的是性格脾氣相近。交朋友的目的,並不都一定是為了提高學習成績,有的是為了感情表達的需要,有的是為了互相幫助。但既然是朋友,就肯定有感情,有許多共同之處和共同語言,如果家長不能容忍孩子的朋友,就等於不能容忍孩子。正是從這一點說,家長如果不能善待孩子的朋友,就是不能善待孩子。家長不能太功利,不要認為孩子做的一切都必須為了提高學習成績。交友應該是廣泛的,交友的目的也應該是多方麵的,隻要是正常的朋友,他們在相處和溝通過程中就各自都能有所獲得。
要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哲理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這話說得非常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優勢,都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家長要明白,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有的具有其他方麵的特長,如籃球打得好,美術突出,或者是寫一手好字,有一顆善良的心,等等。學習成績隻是孩子諸多素質的一個方麵,他們隻有廣泛學習不同類型同學的長處,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全麵發展的學生。因此,孩子與成績差的同學可以交朋友的,既是為了學習,也是為了互相幫助。從某種角度講,還可以培養自信心。家長需要做的是教會孩子辨別,分辨出朋友哪些地方是值得學習的,哪些方麵需要摒棄。
善待孩子的朋友要出於真誠
有些家長在對待孩子成績差的朋友時,表現出“兩麵派”的作風:孩子的朋友在場時,讓座、倒茶、請吃水果……顯得非常客氣;可是孩子的朋友一走,就警告孩子:“以後別跟他走得太近!”家長的這種做法,隻會讓孩子看低父母的形象,損害親子關係。因此,父母對待孩子的“差朋友”要出於真誠,表現出友好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