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輪到文文考了,媽媽把文文送到考場門口,期待著兒子順利完成考試。
沒多久文文便考完了。媽媽問文文考得怎麼樣,文文說還不錯。媽媽高興地親了親文文,對文文說:“今天我請你吃肯德基!”
點餐時,媽媽特地給文文點了兩對“奧爾良烤翅”,而自己什麼都沒要。
“剝皮。”文文拿著一隻雞翅膀遞給媽媽。文文吃烤翅是不吃雞皮的,而剝皮的任務一向是交給媽媽的。
媽媽把剝下來的雞皮留給自己吃,把香香嫩嫩的雞翅遞還給文文。
案例中的媽媽完全忽略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凡事都包辦代替,其實,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同樣重要的!家長在生活中可以這樣做:
提供機會,讓孩子盡情體驗
能力是在過程中得到發展的。孩子隻有更多地參與到個人事務的處理過程中,才能發展他們的個人事務自理能力。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做,如疊衣服、收拾房間等。在做事中,孩子自己去思考、去體驗、去成長。爸爸媽媽可以幫助孩子把關。
營造寬鬆的氛圍,學會耐心等待
不要要求孩子第一次就做得好,他們需要的是時間。當他嚐試的時候,等著他、鼓勵他。如果遇到早上趕著上班,那麼請早點叫孩子起床,給他充足的時間。當他苦惱的時候安慰他、幫助他。當他進步的時候,表揚他、激勵他。相信孩子在爸爸媽媽的支持下會成長得很好。
教給孩子必要的方法
個人事務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比如,擦窗戶的技巧和安全,疊衣服的小竅門,等等。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給予適當的方法引導是必要的。
讓孩子當一天家
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如讓孩子當一天家吧!家長在具體操作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確定“當家”內容。家長可以確定幾個“當家”的內容,如讓孩子主動整理自己的書桌、床鋪,洗自己的衣物;讓孩子幫助父母打掃衛生;讓孩子為全家準備一日三餐;讓孩子做好家庭生活一日安排,如看望老人、和父母一起讀書等。
第二,給予適當評價。孩子這一天的家當得怎麼樣,家長在活動結束的時候要給予適當的評價,該誇獎的地方不要吝嗇,該批評的地方也不要客氣,這樣孩子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逐漸提高自理能力。
第三,讓孩子寫下自己的感想。孩子忙碌了一天,心中一定感慨良多,或感歎父母平日的辛苦;或發現了一些家務事的小竅門;或喜歡上了當“管家”的感覺……家長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這對“當一天家”的活動是一個很好的自我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