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惜自己:關愛自己身心健康
自愛首先要愛惜自己,要善待自己的健康。西方哲人叔本華說:“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勝過任何其他幸福,我們可以說一個身體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纏身的國王幸福得多。”
從本質上說,關愛自己就是對自己負起責任。別人無法為你的健康和快樂負責,也無法為你真正融入環境幫忙,更無法為你不走歪路打保票。一個人隻有真正擔當起自己生命“責任人”的角色,才會用道德、意誌規範自我,確保始終走在正道上。否則看似聰明,實是偽聰明。
為他人犧牲,表麵上與愛惜自己相悖,其實不然,我們選擇犧牲,或是因為這些人對我們太重要,我們深愛著他們,沒有了他們,我們的人生將滑入黑暗的深淵,永無明媚的陽光與動人的色彩。或是因為我們選擇了流星的美麗,煙花的燦爛,在犧牲的瞬間,讓世人看到了我們生命之花的綻放,於是短暫化為了永恒。
一個連自己都不愛惜的人,我們無法想象他能愛惜他人,那是因為在他的人生哲學裏,沒有什麼值得珍惜,也沒有什麼值得追求。他們掌控不了自己人生航船航行的方向,混混沌沌地隨波逐流,像蒲公英一樣任由風將它吹向某個未知的地方。他們毫無主見,一直生活在別人的影子裏,唯獨不曾活出自己的精彩。
相反,我們愛惜自己,恰恰是為了愛惜他人,我們幸福快樂,於是愛我們的人也有了幸福快樂的理由,這與我們所愛的人幸福快樂,我們也有了幸福快樂的源泉一樣,因此,無論是為了愛我們的人,還是為了我們所愛的人,我們都應該愛惜自己。
愛惜自己永遠不能等同於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從來就不是愛惜自己的代名詞。相反,自私自利正是在封閉自己,扼殺自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一個圈子,人,隻有作為群體中的人才能成為人,才能稱之為人,而自私自利正是在將自己與他人割裂開來,愛是一種相互的情感,有愛的付出才有愛的收獲。
當一個人沒有了所愛的人,也必將失去了愛他的人,這樣的人如果還立於世間,那麼他與行屍走肉又有何異呢?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自私自利正是在將我們的各種真情,比如友情,親情,作為殯葬品與我們自身一起埋葬。
因為愛惜自己,我們拒絕墮落。我們是如此愛惜自己,就不要沉淪,就像我們不忍心將一塊清純的玉投入汙水泥潭中一樣。我們愛惜自己,於是麵對周圍消極頹廢的空氣,我們便有了免疫力,“對自己負責”使我們不被傳染。不要人雲亦雲,不要隨波逐流,我們走自己的路,我們隻想做我們自己。
是的,或許在別人眼中,我們很普通,微不足道。但對於我們自身,對於那些深愛我們的人來講,我們很重要,不可替代。而一個人最偉大與不平凡之處就在於他的特殊與不可替代性。天地雖大,但找不出第二個自我。我們是如此的特殊,有什麼理由不愛惜自己呢?
因為愛惜自己,我們學會了寬恕自己,給自己解除思想上的束縛。一個永遠生活在愧疚與慚愧中的人,一個永遠生活在回憶與過去的人,是可悲可憐可歎的。因為他不懂得寬恕自己,不懂得給自己解除思想上的束縛。
無論過去走過的路有多麼艱辛,導致過去的失敗與過錯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從根本上講,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不要怨天尤人,命運從來就沒有棄嬰,在向我們關閉一扇門的同時又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
不要老對自己說:“如果……我就不會……”似的假設句式。過去的永遠成為過去,我們所能珍惜與把握的隻有現在。昨天的荒廢隻是警戒我們不要讓明天成為今天的昨天,也不要讓今天在愧疚自責之中成為昨天,以至於明天的我們又將為今天的碌碌無為而愧疚自責。
愛惜自己,對自己好一點吧,我們不必將理想與目標定得像天上的星辰一樣遙不可即,也不應將理想與目標定得近在眉睫。要愛惜自己,就千萬不要像下麵這位英年早逝的青年那樣。
我有一位同學英年早逝,突然地離我們而去。他曾是那樣的優秀,出類拔萃,卓爾不群。大學裏,他不僅學業優秀,且人緣特好,樂於助人,一直被我們推舉為班長,而且還是母校籃球隊的絕對主力,盡管他的身高不足1.7米。
他不僅是女生的偶像,也是男生的榜樣。跨出校門我們雖各奔東西,也不常聯係,在我們大多數同學還在基層打拚時,他已主政一方,肩負起了更多的責任。
他,是如此的優秀出色,卻得到死神的眷顧。他,帶著自己的遺憾,我們的扼腕,決然地走了,一聲招呼都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