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瘋狂談判策略(5)(3 / 3)

案例二:

在打擊假冒偽劣商品之際,有家商店卻在門口的廣告牌上赫然大書:“本店專營假貨”。好大的膽子!人們在憤慨之餘,禁不住要進商店看個究竟。進去一看,方知上當:原來,它這個“假”不是“假冒”、“偽造”的那個“假”,而是指“人工製造”的那個“假”——假發、假牙、假肢…。。這家商店故弄玄虛,跟顧客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真會招攬生意!

思考:

在傳統的文化觀念中,人們是很忌諱“家醜外揚”的。在商品經營中更是如此,“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絕大部分經營者都是廣泛宣傳自己的產品如何如何好。久而之久,人們對此便感到厭煩,以致出現懷疑和不信任感。“家醜外揚”則恰恰相反,經營者設身處地地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披露產品存在的問題,以誠待客,以心換心,在人們心目中樹立誠實的企業形象,以此換來顧客對產品的信任和青睞,擴大市場占有率。

問題:

這是什麼招術?其本質是什麼?

5提升訓練

澳大利亞某草種公司得知中國正在致力於環保建設工程,其中包括綠色工程。在該工程的項目中讓城市綠起來的計劃占了很大成份。於是派遣了一位與中國某進口公司副總經理很熟的托尼先生來華就草的出口進行談判。經過談判托尼先生成功地推銷了10噸速生草坪用草籽,5噸足球場用的草籽皮的草籽。由於中方急需,且競爭的新西蘭客戶沒有澳大利亞公司的產量大,草籽質量高,中方雖使用“貨比三家”的策略來壓澳方,由於托尼先生是老朋友,又提供了優質產品,最終合同在托尼先生的條件下成交。

強勢談判法則:最後通牒

有些談判完全是一邊倒,本來雙方應該肯定會有一定的討價還價的過程,不料其中一方竟然不做任何讓步、單方麵開出條件,完全不是討價還價,而是最後通牒。這也是一種有效的談判策略。

【情景思考】

美國西部一名牛仔闖入酒店喝酒,幾杯黃湯下肚之後,便開始亂搞,把酒店整得一塌糊塗。這不不算,到後來,他居然又掏出手槍朝著天花板亂射,甚至對酒店中的客人。就在大夥兒一籌莫展之際,酒店老板——一個瘦小而溫和的好人,突然一步步的走到那牛仔身邊,命令他道:“我給你五分鍾,限你在五分鍾之內離開此地。”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這名牛仔真的乖乖收起手槍,握著酒瓶,踏著醉步離開酒店,揚長而去了。驚魂未定,有人問老板“那名流氓如果不肯走,那你該怎麼辦?”老板回答:“很簡單,再延長期限,多給他一些時間不就好了。”

【主題解說】

伊拉克戰爭爆發前的2003年3月17日晚,美國總統布什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要求薩達姆及其兒子在48小時離開伊拉克,否則將麵臨戰爭。這實際上就是戰前發出的最後通牒,它涉及的是宣戰法律製度。

最後通牒可分為兩類:附期限的聲明或者照會;附其它條件的外交照會。從內容上看,它既是嚴厲警告,又是事先通知。

我們發現,有很多談判尤其是較複雜的談判都是在談判期限即將截止前達成協議的。談判若設定期限,那麼除非期限將至,否則談判者是不會感到有什麼壓力的。“不見棺材不掉淚”就是這個道理。在談判的展開階段,可以采用威嚇對方、拉攏對方的方式來創造權勢籌碼。例如可以對對方說“假如貴公司一直堅持,我方將退出談判”,這種方法能夠讓對方產生對破裂的恐懼心理;還可以設法拉攏對方,例如告訴對方“我是貴方總經理的同鄉”,這也是一種權勢運用。談判若設有期限,那麼,除非期限已到,不然的話,談判者是不會感覺到什麼壓力存在的;所謂“不見棺材不掉 淚”就是這種道理。 譬如,人平常都不怕死,雖明知每一個人終將難逃一死,但總覺那還是“遙遙無期”的事。然而,若有一天,醫生突然宣布,你隻有一個月好活了,這樣的打擊,是誰可以忍受的呢?   由此可見,當談判的期限愈接近,雙方的不安與焦慮感便會日益擴大,而這種不安與焦慮,在談判終止的那一天,那一時刻,將會達到頂點——這也正是運用談判技巧的最佳時機。

還記得美國總統卡特在戴維營與埃及前總統沙達特、以色列前首相比金所舉行的長達十二天的會議嗎?此一首腦會議的目的,是想解決以、埃之間對立三十年來的一切懸而未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十分複雜,因此談判從一開始便進行得非常緩慢,經常中斷,沒有人有把握能談出什麼結果來。於是,主事者便不得不為談判設定一個期限——就在下個禮拜天。果然,隨著截止期限一天天的接近,總箕有一些問題獲得了解決。而就在禮拜天將到前的一兩天,談判的氣氛突然變得前所未有地順利,更多的問題迎刃而解,以、埃雙方也達成了最後的協議。 在如此重大談判的過程中,談判的“截止期限”依然能產生令人驚異的效果,所以,如果你也能將此心理運用在各種談判中,自然也可獲得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