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瘋狂談判策略(9)(1 / 3)

第一位出現談判者唱的就是“黑臉”,他的責任,在激起對方“這個人不好惹”、“碰到這種談判的對手真是倒了八輩子黴”的反應。而第二位談判者唱的是“白臉”,也就是扮演“和平天使”的角色,使對方產生“總算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就這樣,二者交替出現,輪番上陣,直到談判達到目的為止。

第一個談判者隻需要做到使對方產生“真不想再和這種人談下去了”的反感便夠了,不過,這樣的戰術,隻能用在對方極欲從談判中獲得協議的場合中。當對方有意借著談判尋求問題的解決時,是不會因對第一個談判者的印象欠佳,而中止談判的。所以,在談判前,你必須先設法控製對方對談判所抱持的態度,如果是“可談可不談”,那麼“白臉”與“黑臉”戰術便派不上用場了。

前麵已經提過,談判以在自己的地盤上進行較為有利,但是,在使用“白臉”與“黑臉”戰術時,卻反而以在對方的陣營中進行談判為佳。不管第一位上陣的談判者用什麼方式向對方“挑戰”,如果談判是在對方的陣營中進行的話,基於一種“反正這兒是我的地盤”的安全感,對方通常不會有過度情緒化的反應。因此,當第二名談判者出現時,他們的態度自然也不至於過份惡劣了。

相反地,若談判是在自己的地盤進行,而對方又被第一位上陣的談判者激怒了的話,便很可能拒絕再度前來,或者幹脆提出改換談判地點的要求。一旦談判地點變更,對方便可能因此而擺脫掉上回談判所帶來的不悅,重新振奮起來,以高昂的鬥誌再度麵對你的挑戰。果真如此,那麼“白臉”與“黑臉”戰術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白臉”與“黑臉”戰術的功效是源自第一位談判者與第二談判者的“聯線作業”上。第二位談判者就是要利用 對方對第一位談判者所產生的不良印象,繼續其“承前啟後”的工作。第一位談判的“表演”若未成功,第二位談判者自然也就沒戲可唱了。

美國的服裝商德魯比克兄弟二人開了一家服裝店,他們的服務十分熱情。每天,哥哥都站在服裝店的門口,向行人推銷。但是,這兄弟二人都有些“聾”,經常聽錯話。經常是,兩兄弟中的一個,熱情地把顧客拉到店中,反複介紹某件衣服是如何地物美價廉,穿上後又是如何地得體和漂亮。經過這樣勸說一番之後,顧客總會無可奈何他說:“這衣服多少錢?”

“耳聾”的大德魯比克先生把手放在耳朵上問道:“你說什麼?”

顧客又高聲問一遍:“這衣服多少錢?”

“噢,你問多少錢呀,等我問一下老板。十分抱歉,我的耳朵不好。”他轉過身去向那邊的弟弟大聲喊道:“喂,這套全毛的衣服賣多少錢?”

小德魯比克站起身來,看了顧客一眼,又看了看服裝,然後說:“那套嘛,72美元。”

“多少?”

“72美元。”老板高喊道。

他回過身來,微笑著向顧客說:“先生,42美元一套。”

顧客一聽,隨即趕緊掏錢買下了這套便宜的衣服,溜之大吉。

其實,德魯比克兄弟兩人的耳朵一點也不聾,而是借“聾”給想占小便宜的人造成一種錯覺來促銷。事實上,這兩兄弟采用此種方法經營得非常成功,賺了不少錢,供著他們的三個孩子上大學。 還有一個類似的實例同樣發生在美國。

在美國西部的某城,有兩家專賣廉價商品的商店,一家名叫美國廉價商店,而另一家則稱紐約廉價商店。這兩家的店麵相鄰,但店主卻是死對頭。長期以來,一直就各自商店的銷售進行著激烈的“戰鬥”。

一天,紐約廉價商店的櫥窗中掛出一幅廣告,上書:出售亞麻布被單,瑕微疵小,價格低廉,每床售價6.50美元。 居民們看到這則消息,紛紛奔走相告,趨之若騖。但同往常一樣,沒過多久,隔壁美國廉價商店的櫥窗裏赫然出現了這樣一則廣告:我店的被單與隔壁的相比,猶如羅密歐與朱利葉的親密關係一樣,注意價格:每床5.95美元。 這樣一來,擁向紐約廉價商店的人們看到隔壁賣的比這裏更便宜,馬上放棄了這裏的交易,轉而擁向另一家美國廉價商店,一齊擠進店內,隻消片刻,被單就被蜂擁而至的人們搶買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