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他們醒來的時候不會這樣想:“現在我知道那個搞銷售的對我做了什麼,別讓我再碰上他。”而是應該讓他們覺得同你一起度過了一段非常愉快的談判時光,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再次見到你。
【主題解說】
實踐表明,成功的談判應該使得雙方都有贏的感覺。隻有雙方都是贏家的談判,才能使以後的合作持續下去,雙方才會在合作中各自取得自己的利益。因此,如何創造性地尋求雙方都接受的解決方案乃是談判的關鍵所在,特別是在雙方談判處於僵局的時候更是如此。
然而,在許多談判中,談判的結局並不理想。談判者更多的是注重追求單方麵利益,堅持固守自己的立場,而從來也不考慮對方的實際情況。為什麼談判者沒有創造性地尋找解決方案,沒有將談判雙方的利益實現最大化?
有經驗的談判專家認為,導致談判者陷入上述談判誤區主要有如下四個障礙:
一是過早地對談判下結論。談判者往往在缺乏想象力的同時,看到對方堅持其立場,也盲目地不願意放棄自己既有的立場,甚至擔心尋求更多的解決方案會泄露自己的信息,減低討價還價的力量。
二是隻追求單一的結果。談判者往往錯誤地認為,創造並不是談判中的一部分;談判隻是在雙方的立場之間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點。
三是誤認為一方所得,即另一方所失。許多談判者錯誤地認為,談判具有零和效應,給對方所作出的讓步就是我方的損失,所以沒有必要再去尋求更多的解決方案。
四是談判對手的問題始終該由他們自己解決。許多談判者認為,談判就是要滿足自己的利益需要,替對方想解決方案似乎是違反常規的。
於是,找出雙贏的解決方案才是聰明之舉。
作為談判人員,你可能聽說過,談判的目的是達到一個雙贏的結果。創造性的結局是當你和買家離開談判桌的時候,你們兩人都覺得自己贏了。你可能聽過下麵的故事,它可以說明你們兩個人的情況:兩個人都想要一個橘子,但是讓他們頭疼的是隻有一個橘子。於是他們商量了一會兒,決定最好的方式是從中間分開,各要各的一半。為了保證公平,他們決定一個人切,一個人選。然而當談論各自的用途時,他們發現一個需要榨汁,另一個需要橘皮做蛋糕。他們奇跡般地發現他們都能贏,沒有人輸。
在現實中這是有可能的,但並不經常如此。讓我們看看這種情況:當你坐在一個買主麵前——如果你能巧妙地說服買主同你坐在一起的話——他想要和你一樣的東西,恐怕就沒有那種奇跡般的雙贏結果了。他想要最低的價格,你想要最高的價格。他想降低你的底限,接近他的底限。
雙贏的解決方案就是替對方著想,並讓對方容易作出決策讓對方容易作出決策的方法是:讓對方覺得解決方案既合法又正當;讓對方覺得解決方案對雙方都公平;另外,列舉對方的先例,也有利於促使對方作出決策。
雙贏在絕大多數的談判中都是應該存在的,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可以滿足雙方利益的需要。這就要求談判雙方應該能夠識別共同的利益所在。每個談判者都應該牢記:每個談判都有潛在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就意味著商業機會;強調共同利益可以使談判更順利。另外,談判者還應注意談判雙方兼容利益的存在,這種不同的利益同時並存,並不矛盾或衝突。
出色的談判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它告訴你如何在談判桌上取勝,同時讓買家覺得他也贏了。實際上能否達到這種目的是談判高手的標誌。
現在我們來談談談判獲得雙贏的一個策略:禮尚往來。禮尚往來策略告訴你無論什麼時候買家要你做出讓步的時候,你自然應該要求一些回報。第一次使用這個策略,你就能賺回你花在這本書上的錢,而且從此每年都會讓你賺上千塊錢。
辦法比如說你銷售鏟車,你賣給一家五金店一大批貨物,他們要求你在他們開業之前30天,即8月15日發貨。業務經理打電話給你說:“我們商店建設的日程要提前,我們想把開業時間提前到五一節那個周末。你們能不能下星期三之前提前發貨?”你可能想:“太好了。貨已經在我們倉庫裏備好了,所以我寧願提前裝貨,盡早得到付款。如果你們願意,我們明天就發貨。”
盡管你的第一感覺是說:“沒問題。”但我還是希望你使用禮尚往來策略。
我希望你說:“坦率地講,我不知道是否能那麼快發貨。我得同調度人員商量一下(記住領導要是模糊的實體概念),看看他們怎麼說,但我先問你一個問題,如果我們能及時發貨,你給我們什麼回報?”“邁克,我們的商場就要開業了,咱們原來說的星期五發貨能不能提前到星期一呀?”
“可以可以,但我得給你協調幾個部門的關係,麻煩一點。這樣吧,你們先付一半的貨款,我去跟總經理說一聲,他一高興,下個命令一切都好辦。”
“行,就這樣。”可能發生下麵一種或三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