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藏書(2 / 2)

無意中與本村龔老先生聊天(當時七十多歲),知道他有不少線裝書,他見我喜歡讀書,帶我到他家裏,他的書外麵用報紙包著、裏麵是絲綢裹著的,有二十幾冊,《史記》《聊齋誌異》等。我才真正地看到完整的線裝書,卻被紅筆圈圈點點過。他借了幾冊給我,因為圈圈點點不習慣閱讀,自己還缺少斷句的能力,也就沒有讀完。有同學借了幾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普及文庫選讀本給我,也是繁體字,還有注釋,很方便閱讀,我退了龔老先生的線裝書,讀選讀本。

不久,聽說龔老先生在村裏開了私塾,專教“四書”,我才知道他是一位飽讀詩書的人。龔老先生家是地主,解放前讀過大學,解放後在學校教書,“文革”被整,一直沒有平反。龔老先生的私塾讓周圍幾個村的讀書人、教書先生都產生了共鳴,凡是讀過幾句古書的農民,開始嘮叨他們的“四書”“五經”和蒙學。父親也每天早上起床就背《增廣賢文》,顯得非常興奮。我無緣在龔老先生門下讀線裝書,而覺得非常惋惜,更增加了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頂禮膜拜。

我利用暑假的時間,閱讀了繁體字本的《紅樓夢》和第一代簡體字本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我對文字有更多的認識。正在這個時候,我接觸到了《湖南日報》,讀到很多關於收藏的新聞和收藏的副刊文章,讓我了解到收藏和線裝書的保護方式,從商店買來樟腦放在書箱裏。我也開始更加關注收藏,把自家的錢幣、陶瓷、像章、書籍、郵票等從雜物中找出來,整理放進了我的收藏箱。在親戚朋友的介紹下,到附近的村莊去收集藏品。我用非常低的價格收購了許多錢幣、像章、書籍,作為自己的收藏。

我開始購買書籍,主要是文藝圖書,也大量閱讀書籍,與我高二的語文老師成功交換閱讀,我給他《二拍》,他給我《暴風驟雨》,也在這個時候,我開始寫小說,樹立一個做圖書編輯和作家的理想。我用父母給我買高考複習資料的三百多元錢,在梅城新華書店買了兩百多元錢的文藝圖書,讀了《家》《少年維特之煩惱》等書,對線裝書的興趣越來越濃。

讀大學選擇了中文,《古代漢語》全部是繁體字,很多同學為不認識繁體字而苦惱,我卻閱讀沒有任何障礙,反而喜歡這門課,在學校圖書館讀了很多線裝書,跟圖書館的專家學習古籍保護方法。

在湖南師範大學周邊,很多販賣舊書的人晚上擺地攤,舊書中也有線裝書,當時價格非常低廉,我的錢有限,還是大肆地收購線裝書和文藝書,有不少民國版和晚清版書,我還對剛剛興起的舊書店進行搜刮,隻要是舊書,不放過任何一冊。

我參加工作後,更加關注線裝書的來源,有時通過同事得到消息,也有在舊書店淘到的,我都珍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