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藏於勤(2 / 2)

都正街的那家地攤是我偶然發現的。一次我到好友羅正坤那裏去玩,羅正坤帶我去天心閣。在都正街口子上,有個擺書的地攤,攤點不大,由一張鋼絲床支撐著,我仔細找找,有不少文藝書,雖然不是很有特色,覺得都是些老版本。一了解我才知道,胖嫂是長沙第一批舊書攤主,收藏了數萬冊書,二零零三年做電腦生意,賺了錢,現在想把那時留下來的舊書賣掉。我有時間到天心閣,必然會去那家書攤。但是胖嫂每天隻有在下午五點以後擺攤。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湖南集報協會的胡紅燕秘書長,參加他主持的幾次集報會議後,認識了很多集報界的朋友,我曾經也集報,集報朋友中有部分人也藏書,有位王新文先生經營著一家舊書店,叫文瑤書店,在天馬教師新村內,我去過他書店,也買了不少好書。在與集報界朋友的交往中,大家交流藏書經驗、成績,也提供藏書信息,交流多餘的藏品,為我的藏書拓寬了渠道。

我藏書、挑書,積累了十多年的經驗,不是所有文史哲書籍都要,我的主要選擇是辭書和絕版書。辭書是各類辭書和《現代漢語詞典》及《辭源》《辭海》各個時期的版本;絕版書是民國及民國以前的線裝書,五六十年代的精品文史哲書,“文革”時期的特殊圖書和八九十年代消亡的出版社的絕版書。

我看到舊書,首先是考慮書的內容,對我的寫作、閱讀、編輯、選編、彙編等工作有價值或者預備價值嗎?有資料性價值的書作為我買舊書的首選,資料性價值小、品相好的價格合適就買,不合適可以以後再買;再是從出版單位來判斷我要的舊書,像三聯書店、人民文學出版社、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上海古籍出版社、嶽麓書社等出版單位出版的書,我遇到了是不會放過的,有的價格貴點也要買;在曆史上消亡了的出版社,它們沒有生產圖書的能力了,本身就存在文物價值和紀念價值,它們出版的書必須收藏,在我研究出版社史時是非常珍貴的資料;同一時期的作品,有不同的注釋和選編角度,成形了許多圖書,在選擇最優秀的版本時,還可以選擇幾個其他版本,給我寫作時參考;像大而全的《全唐詩》《全宋詞》《全元曲》等作品集成,當然是選擇中華書局的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或者嶽麓書社有的,也可以買了,更好對比;我自己作為圖書策劃人、圖書出版人,對書籍的印刷質量、裝幀設計、排版格式等都比較考究,更好地選擇優等舊書。

因為我選書的程序多,每位書攤老板又無法說服我,常常在我買書時喜歡提高價格出售,我知道他們的心理,一是要一股腦兒把所有舊書都賣掉,二是認為我選擇的都是好書。我也並不否認,我清楚書攤老板不是專業收藏家,對書的價值不了解,他們是根據書的厚薄來定價,我也隻好在厚度上砍價,偽造一些現象,得到我所想要的書。有次,我看到一冊上山下鄉時期的日記本,記載了一年的具體勞動情況,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曆史,老板以一塊錢的價格賣給我,可把我樂壞了。

舊書其實是一些可遇不可求的東西,隻有愛書者十分勤奮,才可以收集到自己想要的書籍,如果懶惰,有好的舊書出現,也收集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