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珠的脫貧路(黃土赤子係列四)(2 / 2)

雖說已過清明節,但那裏依然是天寒地凍的,他們要搶種莊稼,又要把沙棘栽上坡,忙得日夜風車般轉。飯大部分是帶到地頭吃。冰涼的幹飯就酸菜,渴了就灌一通涼開水。左鄰右舍都說:王維珠兩口子愛錢不要命,真要活活地掙死呀。

高翠花撂下一句硬邦邦的話:寧可累死,不願窮死。

供苗子的部門有規定,沙棘栽進地,要到秋天才驗收。成活率達不到標準的,一切工夫算白費,獎勵款是分文不付的。

王維珠的沙棘苗子入地後,不幾日就紮出新根來,眼瞅著嫩葉兒往大長,那遍處散布的羊群,就成為他們的心病了。東邊日頭剛冒花,他就喊起兒和女,帶上柳棍和幹糧,奔那塊地去照看沙棘。隻要灘裏還有羊,娃娃們就不回家。一個整月跑下來,兩個娃娃都瘦了,臉上都掛著要脫的皮。高翠花心疼地對他說:“咱們還是咬咬牙,賣一隻山羊買鐵絲,栽一圈子圍欄吧。”他們把柵欄圍起後,還是得天天去照料,因為有人拔掉欄樁偷放羊,甚至還有偷鐵絲的。王維珠兩口子很無奈,隻有自己更辛苦。他覺得鄉親們這樣做也是沒法子。還不是都為個窮字嗎?風風雨雨陰陰晴晴的日子捱過來,是是非非吵吵鬧鬧的日子熬過來,到上麵驗收的11月,那片牽心連肝的沙棘樹,倒真正地長成了林。成活率比要求的還要高。驗收幹部很高興,一次付清了獎勵費,還說要總結一個典型的材料哩。

王維珠種沙棘,一次得了500元!在補洞社引起了一個大震動。

1990年,王維珠又在那麵坡上續栽沙棘250畝,還在另一片荒地上,栽植了500畝沙棘和沙打旺。栽植管理的技術、經驗提高了,林子的成活率增強了,光禿禿的荒坡換了裝,也為王維珠一家解決了牧場、畜草、綠肥、燃料等問題,使他在脫貧的道上跨了一大步。嗣後幾年中,他又栽植、補種沙棘、沙柳、沙打旺數百畝。1993年9月,在全國沙棘資源建設現場會上,水利部部長鈕茂生、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千奮勇等同誌看了他的沙棘林後很振奮。鈕部長說:王維珠一家人在條件極差的砒砂岩區,種起了1千多畝沙棘林,使我們看到了在砒砂岩區動員千家萬戶治理荒坡禿溝的希望和可能。並決定發給他獎金2000元,鼓勵他繼續奮鬥,再創新業,做砒砂岩區改造環境、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王維珠說:農民是土命,有土就能生存。我是肯定要在自己的家業基礎上搞發展的。這幾年盟、旗水土保持部門幫我們社興建了四座骨幹工程壩,使我們每人得到近1畝旱澇保收的水田。以後的日子肯定會更好。眼下我想辦兩件事:一是改善老品種,二是再買一塊荒地栽沙棘。

根據國家新政策,王維珠已種上林草的1300畝土地,都歸他個人所有了。伊盟水保辦的同誌建議他在沙棘林裏找找效益。說,沙棘枝稈可賣給混合板廠,種子盟水保辦包收購。隻這兩筆賬一算,王維珠夫婦打皺的臉,眨眼間樂成了兩朵花。

《黃種人》199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