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錢醜驪山(2 / 2)

我當然不是遊客,不過走近驪山,就帶上了遊客的嫌疑。我承受不了那種用虛假的熱情掩蓋的折磨,所以,盡管我居住在驪山,但我卻一直回避著驪山。然而我需要買幾個本子,於是我就走進了百貨商店。櫃台都出租給私人了,我向一個婦女購三個硬皮筆記簿,它的封麵是著名的油畫。付錢之後,我離開這個櫃台。這時候,我在相鄰的櫃台看見了正宗的硬皮筆記簿,由上海嘉興海鷗紙品廠製造。我剛才購買的硬皮筆記簿顯然是假冒的,這使我很是不悅。比較一下,我發現它硬皮不平,油畫不清,紙張發黑。我便向這個婦女提出它的質量問題,我和顏悅色,因為我想退貨。我有我的道理,我購買的不是食品,而且我還沒有走出她的視線。然而,仿佛一股氣體從她的某個竅門注入了她的身子,她萎縮的腰杆迅速膨脹、挺立,眼睛翻出白色,搶著說:

“硬皮不平?這怪你沒有看準!油畫不清?它不是我生產的,我隻是銷售的!你去找領導吧,如果你有時間,那麼你就去找,天天去找都行,我就坐在櫃台裏麵。可惜隻怕你沒有時間!”

如果一個人執意要坑害你,那麼他就會抓住你的弱點。在驪山的遊客,其弱點當然是看看就走,他們耗費不起精力,能忍讓就得忍讓。盡管我不是遊客,然而,那個銷售假冒商品的婦女把我當成了遊客,她知道,即使她沒有道理,我也奈何不了她,最終也是一走了之。事實就是這樣,當我聽見她的上司含糊地為她辯護之後,我便離開了百貨商店。

驪山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景,吸引了遊客。遊客的消費,提供了生財的機會。然而對錢的貪婪追求,竟使人變得不擇手段,除了沒有直接把指頭伸進遊客的口袋之外,隻要能掏出他們的錢,似乎什麼辦法都可以使用。這使驪山變成了展示醜的場所。實際上展示醜的場所不僅僅是驪山,驪山之外的廣闊地方,都隨著物欲的洶湧展示著醜,這是二十世紀末期中國社會的一個特點。難道錢真是邪惡的杠杆?難道它一定要在廟堂之高,撬起腐敗,在江湖之遠,撬起鄙陋?坐在小小的房子,我從窗口望著聳立在秋風之中的驪山,一遍又一遍地思考這樣一個道理:如果社會沒有一個公正的讓人掙錢的機製,而且社會的成員不能把錢放在生活的合適位置,如果人總是窮凶極惡地追求錢,如果人追求錢的時候丟掉了良知和道義,那麼得到的可能是富裕,不過伴隨它的將可能是精神的破落。嗚呼,何日清爽入驪山,何日正氣歸世間!

right選自1998年1月太白文藝出版社《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