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掌握科學的用藥原則 因症防治,遠離並發症——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的簡稱。冠狀動脈是供給心髒營養的動脈,冠心病就是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腔狹窄,血流不暢,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心絞痛、氣急、心律不齊等疾病,因此,冠心病又稱為“缺血性心髒病”。
高血壓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臨床研究及數據表明,血壓水平與冠心病的死亡率呈直線相關,其主要原因是高血壓通過影響內皮及平滑肌細胞內膜通透性而使動脈壁發生改變,進而導致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從而發生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同時,相當部分的高血壓患者同時患有冠心病,因此,高血壓患者一定要重視對冠心病的防治。一旦並發冠心病,其危險性是相當大的。防治冠心病要做到以下幾點:
1.堅持對症防治的飲食原則
(1)控製每日膳食的總熱量,保持正常的體重
過高的能量會使體重增加,而肥胖可加重心髒的負擔,對高血壓冠心病都是危險因素。
(2)堅持低脂肪飲食習慣
過多的脂肪能抑製胃酸的分泌,影響消化,並能包繞心髒、壓迫心肌,或使腹部脂肪過多堆積使橫膈上升,壓迫心髒,導致悶脹不適。因此,每日膳食能量來源中,來自脂肪的應低於25%。
(3)低鹽清淡飲食
鈉鹽攝入過多會誘發或加重冠心病的症狀,患者應根據病情選用無鹽或低鹽飲食,每日食鹽應控製在4克以下,主要烹調方法以蒸、煮、拌、燴為主,限量使用油脂。
(4)膳食營養要平衡
要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每天不少於500克,要食用西紅柿、地瓜、苦瓜、木耳、洋蔥、胡蘿卜、紫菜、香菇及各種豆類等膳食纖維的食物,這樣不僅可以攝入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還有利於調節體液的酸堿平衡。
(5)三餐分配要合理
一日三餐要講究葷素搭配,每餐不要吃得過多過飽,每日總熱量宜分4~5次攝入,以減少餐後胃腸過度充盈,避免心髒工作量增加;晚飯宜清淡,晚飯後不進或少進食各種食品和水分。
2.製定對症防治的食譜
3.對症防治的生活宜忌
(1)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科學的鍛煉對控製危險因素、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循環有良好的作用,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及一定體力活動的人,比缺乏體力活動、長期坐位工作的人冠心病發病率低。
(2)清晨不要從事劇烈運動
清晨人體的交感神經興奮性較高,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嚴重時還會引起心肌缺血,高血壓患者最好不要晨練。上午,人體內血液黏稠度較高,容易導致血栓形成,此時如果從事劇烈運動,會加速上述事件的進程,容易引發冠心病等心腦血管並發症的發生。
(3)杜絕吸煙
吸煙是誘發冠心病的主要因素,曾有報告表明,35~54歲死於冠心病的人群中,吸煙者比不吸煙者多4~5倍,戒煙後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和冠心病的死亡率顯著減少,而且戒煙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4)飲食要有度
心髒病患者由於血液循環功能減退,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每餐不宜吃得過多、過飽,宜選擇易於消化的食物,避免心髒工作量增加。
(5)及時治療相關疾病
早期發現和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與冠心病有關的疾病,盡可能消除和控製這些危險因素,對預防冠心病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