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古地中海時期的海盜(1)(2 / 3)

拉美西斯三世陵廟上的浮雕。捆綁在繩索上的囚犯。

在拉美西斯三世統治的第5——11年,發生了3次重要的戰爭。從拉美西斯三世在美地那哈布祭廟上的畫麵和銘文來看,拉美西斯三世統治的第5年,埃及發動了對利比亞人的戰爭。利比亞人早在美楞普塔時代,便進犯埃及而遭到打擊。據說,拉美西斯三世幹擾了捷赫努首領的繼位。利比亞、美什維什和塞皮德的部落聯合,再次企圖侵入埃及。麵對著利比亞人入侵的威脅,拉美西斯三世和他的先輩美楞普塔一樣,事先請示底比斯的神諭,而神送給了他一把彎刀,堅定了他的打擊敵人的信心。拉美西斯三世打敗了利比亞的入侵,殺死敵人12535人,至少1000名俘虜被帶到埃及服役。

拉美西斯三世。

在拉美西斯三世第8年,發生了形勢更為嚴重的第2次戰爭。在連續不斷的防禦戰爭之後,拉美西斯三世以其強大的武力為埃及贏得了和平和安寧,以其巨大的努力維持了一個和平安寧和繁榮昌盛的帝國。

位於美地那哈布被稱為哈布之城的地方就是拉美西斯三世的陵廟,在當時被稱為“不朽的建築”,是法老死後接受祭祀的地方。拉美西斯三世陵廟是僅次於阿蒙神廟的第二大神廟,是保存最完好的古埃及建築。神廟由兩個塔門和庭院、三個大柱廳和一個聖堂組成,它位於底比斯王後穀的山穀背景前。外圍是長方形的磚砌成的圍牆,長約150米,寬50米,形成一個完整的封閉式建築。第一塔門高24米,寬60米。第一庭院南側是法老的寢宮,北側的方柱前立著法老的巨像。第二庭院朝東方向的方柱前又有六尊威嚴的法老巨像。穿過第二庭院就是柱廳和聖堂,柱廳和聖堂的周圍有許多小神殿和寶庫。大柱廳分為三個區域,中央的柱廳供奉阿蒙神,左邊供奉荷爾斯神,右邊供奉法老的靈座。這裏把神廟、宮殿和祭殿合而為一了。

拉美西斯三世陵廟外牆上刻有氣勢宏大的全景浮雕,浮雕上是拉美西斯三世征戰各地的內容,向後人講述了這位埃及第二十王朝法老的豐功偉績。浮雕一處,法老正揪住俘虜的頭發,手拿權杖敲打奴隸的頭顱。浮雕一角有一堆被砍下的人手,一位記事員正在清點手掌的數目。一處戰爭場麵中,法老率領軍隊打敗了利比亞人,之後向眾神敬獻豐富的祭品,以回報神的庇護。

拉美西斯三世在美地那哈布墳墓中的一塊石碑記載了發生在公元前1186年尼羅河三角洲上的大海戰。埃及人揚帆起航,與入侵的“海上族群”作戰,拉美西斯三世的船隊取得了勝利。那些配有文字說明的戰爭場麵雕刻,首次讓我們看到了與海盜作戰時的真實場景。這兩塊石碑都記述了這些海上劫掠團夥與利比亞和巴勒斯坦結成同盟,但拉美西斯的軍隊趕在他們為害埃及帝國之前就將他們摧毀了。美地那哈布的浮雕顯示出“海上族群”使用的船隻比埃及人的船隻要小,做工也更粗糙,他們缺盔少甲,弓、箭不足,而埃及人則是全副武裝。“海上族群”打仗講究閃擊,風格偏近快速、隱蔽而非蠻幹。邁錫尼人將這些“海上族群”描繪成勇猛的武士和水手,佩著長劍、戴著頭盔。在遭遇到埃及大軍之前,他們似乎所向披靡。從公元前1220年到1186年,僅僅三十年的時間裏,“海上族群”幾乎完全控製了東地中海,征服了從單個城市到全部港口乃至腹地的所有地方。後來,埃及雇傭了謝爾登部落身披鎧甲、手持利劍與盾牌的勇猛武士作雇傭兵。最終,埃及人擊垮了這些海上族群。在1186年的大海戰中,埃及法老拉美西斯在與“海上族群”的作戰中大獲全勝。此後,“海上族群”迅速在曆史上消失了,埃及法老拉美西斯最終有效地終結了海盜威脅。在拉美西斯三世鞏固了父親拉美西斯二世的業績,他改編軍隊,使用外族雇傭兵,打敗了利比亞人和海上民族的入侵。當時,古埃及第二十王朝時期的中心城市底比斯橫跨尼羅河兩岸,人口稠密,房屋鱗次櫛比,光城門就有100座,被《荷馬史詩》稱為“百門之都”。和所有喜歡歌功頌德的統治者一樣,拉美西斯三世也將戰場的血腥和勝利的榮耀記錄在了自己陵廟的牆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