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拉美西斯三世打敗後幸存的“海上族群”大部分都定居在巴勒斯坦。現在,在以色列的多爾發現的吉克爾人定居的遺跡被視為世界上遺存下來的最古老的海盜聚居地。吉克爾族人還保留著他們的海上傳統:在公元前12世紀至9世紀間,他們在該地區做生意的同時,繼續從事著海盜活動。不過,貿易活動最終取代海盜活動,成為吉克爾人的主要收入來源,使這一族群在100年間得以發展,最終被同化成了菲尼基人,建立了菲尼基這個經濟強國。
菲尼基人建成了兩座防護措施完善的城鎮提爾和西頓。並且沒用多久,他們便掌握了西方的海上貿易。他們的船隻去往意大利、希臘和西班牙,甚至冒生命的危險,穿過直布羅陀海峽抵達錫利群島買錫。他們在所到之地全設有小貿易站,稱其為殖民地。這些小貿易站有很多是近代一些城市如:加的斯與馬賽的起源地。
“海上族群”沒落後,整個東地中海地區的海盜活動依然屢見不鮮。如果不是羅馬人最終成功控製住了地中海,地中海地區的海盜活動肯定會繼續下去。
古希臘海盜
古希臘海盜代表了人類曆史上最怙惡不悛的海盜,在曆史上影響深遠。古希臘海盜之所以能被世人銘記,輝煌一時,主要因為古希臘的經濟繁榮。
從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146年,古希臘持續了約650年。古希臘位於歐洲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今巴爾幹半島南部、小亞細亞半島西岸和愛琴海中的許多小島。古希臘緊鄰地中海和愛琴海,是西方海洋文明的源頭,所以古希臘文明又稱海洋文明。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曆史、建築、文學、戲劇、雕塑等諸多方麵有很深的造詣。
古希臘東西南三麵都瀕臨地中海,有著眾多的島嶼、半島和港灣,是個典型的海洋國家。古希臘人倚海謀生,對他們來說,地中海代表著一切,地中海是交通和貿易的工具,地中海是食物和歡樂的來源。
與此同時,一些希臘城邦開始大肆鼓勵海盜行為,以此來斂聚財富。而其他一些城邦,比如雅典人,為了給自己的商船掃清海上通道,則組成了打擊海盜的艦隊。
公元前1100年前後,一支強悍的北方遊牧民族多利安人入侵希臘半島。他們摧毀了邁錫尼文明(邁錫尼文明是希臘青銅時代晚期的文明,由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城得名。從公元前16世紀上半葉起,定居於巴爾幹半島南端的希臘人逐漸形成一些奴隸占有製國家,出現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文明又退回到了原始狀態,文字不存在了,所有的文明都蕩然無存了。處在原始社會的多利安人大規模南下,他們消滅了阿卡亞人的各個城邦,把邁錫尼文明,連同克裏特文明(克裏特文明是愛琴海地區的古代文明,出現於古希臘,邁錫尼文明之前的青銅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前1450年。該文明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克裏特島)一掃而光。精美的手工藝品不見了,王宮王陵消失了,愛琴文明從曆史舞台上消失了,連線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了。現在,遍布希臘大陸的幾乎都是多利安人的原始社會的景象:農業不及畜牧業重要,幾何陶粗糙,商業是物物交換,政治機構處在軍事民主製階段等。惟一有進步的是,不識字的多利安人開始使用鐵器。
這一時期與輝煌燦爛的愛琴文明時期(包括克裏特文明、邁錫尼文明)相比,物質文化處於衰敗狀態,出現了長達三個世紀之久的“黑暗時代”,顯然是個倒退時代,學者們把這一時期稱為“黑暗時代”(公元前11—9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