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中國古代海盜(2)(1 / 3)

徐道覆率領一支水軍從始興出發,經豫章也進入了長江。

盧循和徐道覆聯袂東下,百裏之內,舟船不絕,戍卒十萬,舳艫千計。

“媽呀!義軍旌旗招展,船艦蔽天,聲勢浩大,如果抵抗,恐怕死無葬身之地。我們還是趕快逃跑吧!”晉軍各地守軍紛紛望風而逃。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東晉鎮南將軍、江州刺史何無忌自潯陽(今江西九江)率兵前往豫章長江水域與義軍交戰。

徐道覆乘西風大起之時,命數百弓箭手向西岸射擊何無忌的坐船。義軍的船隊被西風壓向東岸,浩浩蕩蕩的義軍以大艦相逼,晉軍見狀紛紛潰逃,何無忌在亂軍之中被殺死,這場戰役令建康震驚無比。

這時,後秦降將苟林也接受盧循的命令,攻擊江陵(今湖北江陵)。

而盧循與徐道覆率領起義大軍直逼建康,進抵淮口。

東晉朝廷見狀不妙,急忙召回劉裕。

劉裕日夜兼程,趕到下邳(今江蘇雎寧西北)時,因船載輜重行動緩慢,果斷的劉裕就自率數十名親兵先行趕回了建康。

“如今,趁劉裕還未趕回來,我們應該立即乘勝直取建康!”

“建康易守難攻,還是不要冒然進攻的好。”在這樣極為有利的形勢下,盧循卻犯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個錯誤。他沒有聽從徐道覆的建議,而是將船停泊於江中,按兵不動,以致貽誤戰機。

劉裕一返回建康,迅速回師展開反攻。

義軍先前被劉裕打得稀裏嘩啦,聽說劉裕回來了,恐慌不已。

盧循知道攻取建康的目標已經落空,隻好率軍退駐潯陽,隻留範崇民率領5000兵卒把守南陵(今安徽宣城西)。

劉裕一麵派兵追擊義軍,一麵派建威將軍孫季高率領3000水軍沿海南下,從海上攻襲番禺。

知識放大鏡

古時所稱的“番禺”城通常是指今天的廣州中心老城區,而非現在的廣州市中南部的番禺區。

由於盧循在內陸冒進過遠,忽略了廣州的防守,以致廣州很快落入了官兵之手。失去了根據地,盧循的義軍開始軍心不穩,在軍事上陷入了完全被動的境地。

義熙六年(公元410年)十二月,盧循、徐道覆合軍再次聯袂東下,集合了一萬多人的水軍與劉裕軍大戰於大雷(今安徽望江縣西岸)。

劉裕以輕舟強弩進攻,並借風縱火,停泊在西岸的義軍艦隊開始大潰敗,戰艦大多被燒毀。

盧循敗走潯陽,準備返回豫章,構築水柵切斷鄱陽湖口作為退路。

劉裕攻破水柵後,義軍與劉裕展開苦戰,死傷萬餘人,戰艦被劉裕率軍縱火燒毀,殘部僅剩餘數幹人,隻得再一次向南撤退。

義熙七年(公元411年)二月,劉裕的部將攻破始興,徐道覆戰敗犧牲。

三月,盧循撤退到廣州,但廣州已經在年前被晉軍攻占,盧循為了奪回根據地,屢次進攻都遭遇失敗,累計又戰死數萬人。

盧循隻好率領義軍進行軍事轉移,北上廣西。途經蒼捂、鬱林、寧浦等地時,又屢次遭到官兵的阻擊。

為了避開官兵的阻攔,盧循又揮師南下合浦。

四月,盧循率領起義軍退至交州(今雷州半島境內),盧循戰敗後,投水自殺。

孫恩、盧循的海上大起義自公元399年始,至公元411年以失敗告終。他們以海島為根據地,經常以數十萬人之眾乘大海船航行於海上,展開軍事活動。縱橫東南沿海一帶以及長江下遊長達12年之久。前後造過戰艦數萬艘,小船不計其數。而西方的大海盜保羅·瓊斯、貝利維夫人隻有幾艘船的規模,就連擁有“海盜海岸”之稱的查瓦錫姆部落海盜集團,最鼎盛的時期也不過隻擁有63艘大船和810艘稍小一些的船隻,總共有水手19000人。這與中國東晉時期的孫恩、盧循,以及元代的方國珍、明代中葉的王直和明末的鄭氏集團等動輒便是千艘大船、十餘萬部眾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孫恩、盧循的海上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他們英勇奮鬥、堅強不屈、不怕犧牲的精神,他們的航海技術和雄壯威武的戰艦實力,都在曆史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義軍所到之地,占領世族地主的田莊,殺死了許多魚肉百姓的官僚地主。東晉的門閥世族經過這次衝擊之後,實際上已經喪失了政治上的統治地位,不得不把權力轉交給以劉裕為代表的並非是門閥世族出身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