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中國古代海盜(6)(2 / 3)

澎湖的荷蘭人被明軍打敗後撤往台灣後,曾試圖直接聯絡與福建方麵展開貿易談判。

“我們不可能直接與你們荷蘭人接觸、談判,也不可能與你們有正式的官方交往。你們不過是些和倭寇一類的外來強盜!”福建官方斷然拒絕。

“目前,我們隻有再次利用華裔海商李旦充當中介。”

於是,荷蘭的台灣長官宋克立即委托華商領袖李旦以荷蘭談判代表身份前往中國交涉,爭取福建當局發出的正式貿易許可證。

“我們希望在巴達維亞及台灣與中國開展貿易。”宋克在給福建總兵俞谘皋的信中寫道。

“我明白你們的願望,我會將這事轉報在福州的巡撫會議處理。中國人可自由前往巴達維亞與你們通商,滿足你們貿易的需要。”福建總兵俞谘皋敷衍地表示。

1624年11月14日,李旦從廈門返回台灣,向宋克報告了他和俞谘皋交涉的結果。他隻是帶回了俞谘皋的書信。

“俞谘皋完全沒有提及可以在台灣貿易的事。他根本沒有承諾我們可以在台灣貿易,他含糊其辭地表示我們可以在澎湖以外的地方進行貿易,他最終的目的不過是想利用你李旦把我們荷蘭人騙離澎湖而不必動用武力!”荷蘭的台灣長官宋克大失所望,他突然顯得非常生氣,衝著李旦吼道。“你在和俞谘皋合作愚弄我們!從中為自己漁利!”

“福建總兵俞谘皋好厲害,這個您好是知道的。前番您已經嚐過他的苦頭兒。他父親就是抗倭名將,他是將門虎子,根本不把你們荷蘭人和我們這些‘海寇’放在眼中。在他傲慢的威權壓力下,我隻能扮演唯唯諾諾的傳話人角色,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希望您能夠理解我。”李旦連忙替自己解釋。

“你們中國人真是太狡猾了!”荷蘭人對俞谘皋和李旦這些中國人的辦事態度越來越明白,越來越不滿了。

追隨顏思齊反抗日本幕府敗逃台灣

1624年2月8日,鄭芝龍在澎湖協助明軍有效地實施了聲東擊西之計後,趁機溜回了日本平戶家中,並向李旦和平戶大名鬆浦隆信報告了情況。

當時,日本處在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康的統治下,全國土地都被大小封建領主占為領地,百姓十分貧困。德川幕府為迅速恢複戰後經濟,竭力鼓勵華人前往長崎做生意。幕府製訂了吸引外商的優惠政策,促使中國沿海一帶海商、船主不顧明廷的禁令,競相與日本開始貿易。

然而,日本德川幕府政治黑暗,對國內下層人民和中國商人的稅賦十分沉重,以致中國在日本的商人難以為生。鄭芝龍夥同顏思齊、楊天生、陳衷紀(海澄人)等28名中國商人與處境艱難的日本人民相互同情,決定參與日本農民、町人的政治鬥爭,準備中秋上午起事,準備奪取長崎,聯合推翻幕府的專製統治。

知識放大鏡

町人,日本江戶時代對從事商人和工匠的稱呼,主要是指商人,也指工匠。他們在江戶幕府的士農工商的身份製度下處在最低的兩級。

“皇天在上,厚土在下,我們二十八人從即日起願結為生死弟兄,異姓同胞,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永不負盟,特立此誓。若有負盟者,天神共誅!結義人:顏思齊、鄭一官(即鄭芝龍)、楊天生、陳衷紀……”明天啟四年農曆六月十五日(1624年7月29日),鄭芝龍與顏思齊、楊天生、陳衷紀(海澄人)等二十八人拜盟為兄弟,眾人公推顏思齊為盟主。

顏思齊(1589年——1625年),字振泉,漳州海澄縣人。生性豪爽,仗義疏財,身材魁梧,精通武藝。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顏思齊遭官家欺辱,一怒之下,殺死了欺負他的官家仆人,逃亡到了日本。開始以裁縫為業,後來兼營中日間的海上貿易,數年後逐漸富裕。顏思齊與經常到平戶(長崎)貿易的晉江船主楊天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結識了一批流寓日本從事海上冒險事業的閩南人。顏思齊廣結豪傑,遐邇聞名,日本平戶當局任命他為商業領袖。明天啟四年(1624年)六月,顏思齊等因不滿日本德川幕府的統治,密謀起事造反,領導了反抗日本幕府黑暗統治的鬥爭。

然而,盟員中的李英醉酒回家後一時失言,不慎走漏風聲。這樣,許芝龍、顏思齊等二十八個中國商人密謀參與日本人民推翻幕府統治的事情就泄露了,日本德川幕府就派兵搜捕他們。

大概在1624年9月份,顏思齊會齊鄭芝龍等人,分乘十三艘船逃出日本。倉皇間,鄭芝龍隻好將身懷六甲的妻子田川氏留在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