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集團在掃清海上障礙之後,利用泉州老家安平鎮的航海和經商基地,打破官方的海禁,繁榮海上市場,他的武裝船隊旗幟鮮明,戈甲堅利,航行於中國沿海、台灣、澳門和日本、菲律賓等東南亞各地之間,充分利用自己的權勢和財力,擴大海上貿易,幾乎壟斷了中國與海外諸國的貿易,富可敵國。他以強大的武裝力量和雄厚的資本在國際市場上同荷蘭、日本、南洋各國商貿公司競爭逐角,是官商結合、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代表人物。
鄭芝龍從事海外貿易,主要是同日本通商。從1641—1643年(崇禎十四至十六年)間,鄭芝龍的船隊運載大量生絲、各類紡織品、黑白砂糖及麝香、土茯等藥物,運往日本,頗受歡迎。1641年夏,鄭芝龍的22艘商船由晉江縣安平港直抵日本長崎,占當年開往日本的中國商船總數的22.68%,主要貨物有生絲、紡織品、瓷器等。
鄭芝龍與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也建立了貿易關係。他運往日本的絲織物,有一部分是從澳門購進的,日本的貨物也由他運到呂宋,轉售西班牙。
鄭芝龍極力發展海上貿易,經常滿載絲綢、瓷器、鐵器等貨物,駛往柬埔寨、暹羅、占城、交趾、三佛齊、菲律賓、咬留巴(今雅加達)、馬六甲等國貿易,換回蘇木、胡椒、象牙、犀角等。
在短短幾年內,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亞洲商業貿易的最強競爭對手。
明朝末年,鄭芝龍、鄭成功父子一方麵經商,收保護費,另一方麵,不斷加強海上軍事力量。父子相繼在南安石井建立了造船坊,製造軍、商兩用船,年造三五艘,修理數十艘。
失計降清 遺恨終身
明末清初,天下大亂。在當時的政治舞台與經濟舞台上,鄭芝龍已經成為一個富可敵國的集高官、軍閥與海商於一身的地方實力派。
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城,崇禎帝見明朝大勢已去,就自縊於煤山(今北京景山公園內的景山),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順政權。
同年,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兵進入關,清軍很快控製了北京。
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五月初三,明朝的馬士英、史可法等遺臣,擁立福王朱由崧監國於南京。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幹脆即了皇帝位,年號弘光,是為南明。
攝政王多爾袞入北京之後,以狂風掃落葉之勢,不到一年時間,就奪走了明朝半壁江山。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十五日,趙之龍、王鋒、錢謙益等獻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獲,解北京處死,弘光政權覆滅。
五月,弘光政權滅亡後,鄭鴻逵、鄭彩自京口退至杭州後,迎唐王朱聿鍵入閩避亂。
“我們現在過多地卷入明清之爭,或許將來會對我們不利。如今清強明弱,如果將來明被清滅,我們該怎麼辦?”鄭芝龍表達了他的憂慮。
弘光元年(1645)閏六月初七,鄭芝龍不十分情願地與弟弟鄭鴻逵、明福建巡撫張肯堂、禮部尚書黃道周等人,擁立唐王朱聿鍵監國於福州。閏六月二十七日,鄭鴻逵、鄭芝龍弟兄與福建巡撫張肯堂、巡按禦史吳春枝、禮部尚書黃道周等,擁立唐王朱聿鍵稱帝於福州,改元隆武,改福州為天興府,以是年為隆武元年(弘光元年與隆武元年為同一年)。
南明的唐王政權,把鄭氏的海上力量視為自己的軍事支柱。鄭芝龍受封平虜侯,掌握軍政大權;二弟鄭芝虎旋晉平國公(二弟鄭芝虎前戰死),三弟鄭鴻逵(原名鄭芝彪)為定西侯,旋進定國公,四弟鄭芝豹(小字莽二)封澄濟伯,侄兒鄭彩亦封永勝伯,鄭家官居極品。
隆武帝朱聿鍵繼位之初,想有所作為,他集廷臣議抗清戰守。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詔親征,影響頗大,同時又安撫難民,聯絡抗清義軍,改變原來弘光朝廷聯虜滅賊的錯誤政策方針。使得江浙、安徽、江西各地義軍紛起,響應抗清號召。
然而隆武帝朱聿鍵力不從心,他的軍政大權都掌握在地方實力派鄭芝龍手裏,就連隆武本人也為鄭芝龍所挾製。
當初在擁立唐王時,鄭芝龍一直不太積極,他隻是被弟弟鄭鴻逵牽著鼻子走。隆武朝建立後,他與文臣黃道周等人發生矛盾,對隆武帝早已是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