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繆可言並不歡迎他爸爸到自己的養魚塘來釣魚,繆太太也是隨口說說而已。本來嘛,哪個認真養魚的塘主,或是哪位真正釣魚的高手,喜歡(讓人)到養魚塘裏來釣傻魚呢?釣上來也不光彩。那些沒釣上來的,鉤豁了嘴,刮傷了鱗的魚,也就活不成了,白肚皮朝天,漂在水麵,多難看呀。
然而,繆可言養魚3年,沒賺著錢,或者說,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又都被迫給各路神仙燒香上供了,自己反而拖著一屁股貸款,還得交利息……隻有逼到了這份兒上,他才猛然想起自己有個愛釣魚的爸爸,尤其是爸爸說過的那些話:在養魚塘釣傻魚,比菜市場賣的活魚還貴!貴不貴的,反正是公家花錢。
著哇!妙極啦。當今天下,不賺公家的錢賺誰的呀?
大凡一個人的思想,都有個開竅的時刻。牛頓看見蘋果落地,瓦特看見開水壺蓋兒被熱汽衝起來,就分別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和蒸汽機,這是科學家思想的升華。李白鬥酒詩百篇,是文學家靈感叢生的節骨眼兒。林衝被逼上梁山,是禁軍教頭思想之飛躍。倒爺見空子就鑽,也是他們的生財之道呀。今天繆可言終於想通了一件事--賺公家的錢!看來,他也悟道了。
一不做,二不休。繆可言通過其泰山大人局長閣下之種種關係,再次舉債貸款,以破釜沉舟之決心,背水一戰之架勢,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將養魚場改造成風景秀麗的釣魚區,請他文學修養博大精深的爸爸、退休的語文教師繆立言前來正式命名,曰:翠湖文化公園。
事實上這是他父子二人的合作。8個魚塘都曾植柳護堤,這柳樹生長甚快,命名時雖未形成蔽日濃蔭,倒也千絲萬縷的垂向水麵,碧波綠柳,煞是好看,觸景生情,繆老師選用了“翠湖”二字。
“就叫翠湖公園吧。”老子說。
“叫翠湖文化公園。加上文化--這倆字兒很值錢!”兒子說。
繆總經理之所以特別重視文化二字,隻因為他本身缺少文化。說來心酸,當年“上學就停課”嘛,或者說,學的隻是一門“階級鬥爭的主課”,文化從何而來?更可悲的,是眼下許多大款,你叫他倒爺也罷,暴發戶也罷,私人企業家也罷,先富起來的幸運兒也罷,弄潮兒也罷,隻要屬於繆總經理這個年齡組,也就在劫難逃,統統缺少文化。這不能怨他們。然而嚴酷的現實卻是,缺少文化者,賣大碗茶還行,修理自行車也還湊合,要管理現代化的企業、商業、服務業,參加市場競爭,可就不行了。所以,這個年齡組的大款們,不能不特別重視文化。
他們重視文化的方法又不盡相同。第一類,抓緊一切時間補習文化,就像所有經過“十年動亂”的有誌氣的青年人一樣,決心把丟失的時間再奪回來;第二類,自己吃不得苦,或是忙得腳丫子朝天,逝者不可追,便往子女身上進行智力投資,請家庭教師,買鋼琴,買電腦,送孩子上重點學校,私立學校,乃至貴族學校,不論花多少錢,也要讓下一代成為有文化的知識分子;第三類,自己沒文化,就高薪聘請專家學者當助手,當智囊,包括那些離退休的教授、高工、研究員,解決他們苦幹一輩子也沒得到的小汽車、小洋樓,禮賢下士,不怕他不“士為知己者死”;第四類是大多數,上述種種全都做不來,或者說想做,還沒來得及做,但也開始往文人圈兒裏混,跟文化人交朋友,附庸文雅,妝扮自身。
將心比心,繆總經理是了解自己這幫同齡人的。他想,除了賺公家的錢,還要賺這幫大款的錢。所以,翠湖之後加上文化二字,就更能吸引這些缺少文化、又一心附庸文雅的有錢人。
繆老師也不爭論,這“翠湖文化公園”的名字就定下來了。
公園裏還建了個古色古香的亭子,亭前有碑,皆須“文化”一番。
“爸,您是教語文的,這兒又是文化公園,您就可勁兒地斯文斯文吧!您沒瞧見哪,全國各地的旅遊景點,不是名勝古跡的也硬往上拉。不知道咱這兒能不能說是薑太公在此釣過魚?您甭笑話,我隻是隨口一說,啟發您的文思。總之,原則上,越是古董越值錢!還得想法跟魚掛上鉤……就瞧您的聰明才智啦!”
繆老師的聰明才智一輩子也沒得到充分發揮,今天在兒子的鼓勵之下才露了一手。這就是命名“知魚亭”,以及亭前那段碑文。繆總經理得意洋洋。誰能說這“知魚”的故事不古老?兩千多年前的玩藝兒準能唬人,賺大錢。
再就是公園裏的餐飲部,定名:菜根香。
繆總經理胸有成竹,根據市場信息,知道那“生猛海鮮”專愛宰人,店前往往“血流成河”,嚇得客官不敢問津。
那“熱狗”之流也不會長期熱下去。倒是“綠色食品”方興未艾,青菜豆腐百吃不厭,窩頭白薯功能減肥,“黑五類”防癌烏發,尤其吃香--喏,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發菜,烏雞,精工細作,堪稱藥膳。我這“菜根香”開業,就以此類“土菜”招徠名流高官貴客,和那些厭甘懼肥的大款和小姐,低成本高效益,何樂而不為耶?
三
據說我國的若幹大中城市已經提前進入了小康社會。又據洋人經濟學家說,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大國。且不論洋人說這種大話的動機如何,目前悄悄興起的釣魚熱倒是實情。君不見《釣魚訣竅》之類的小冊子成了暢銷書,漁具商店紛紛開業,一根全碳素漁竿上千元,報紙上釣魚比賽的消息也屢見不鮮麼?
翠湖文化公園剪彩開張的當天就組織了一次新聞記者的釣魚比賽。參賽者近百人。遍請各家大小報社、電台、電視台的領導、編輯、記者,以及他們的汽車司機;同時將燙金請柬送到各路神仙家中,請他們以“記者之友”和貴賓的身份參賽,當然也歡迎他們的家屬和汽車司機啦。
繆總經理夫婦率領10名身披彩帶的公關小姐,笑容可掬地將大家請到知魚亭。亭外擺著一色新購置的小椅子,每把椅子上都放著幾筒飲料,有可口可樂,雪碧,椰汁,果茶,也有藍帶啤酒和礦泉水,客人們或立或坐,或飲或拿,皆可隨意。
“現在宣布比賽規則!”
繆總善解人意,講話十分簡潔。規則是:抽號,定釣位,每人一根手竿,比賽3小時,發獎之後請到“菜根香”便宴。
他總共講了一分鍾,獲得一秒鍾並不熱烈的掌聲。抽號倒是緊張熱烈,人人按號尋到釣位,立刻拉開架式,試漂兒,掛餌,甩竿兒……迅速進入境界,聚精會神,鴉雀無聲,連漂亮的公關小姐走來詢問缺什麼都沒人搭理了。
這些新聞記者,包括神仙貴賓,並非不懂禮貌,連句客氣話兒都不會說嗎?不。隻因為他們都屬於“魚蟲子”,釣魚釣上了癮,一旦(迅速)進入境界,輕者廢寢忘食,重者六親不認,當然更沒功夫跟你公關小姐磨牙玩兒啦。
寧靜之中一聲喊:“收竿兒啦!”
3個鍾頭的比賽時間轉眼過去。發獎!哈,送獎名目繁多:
開竿兒獎一名。總尾數獎3名。總重量獎3名。單尾重量獎3名。紅鯉魚獎3名。貴賓獎3名。女賓獎3名。幸運獎3名(送給66、68、88號位)。榮譽獎3名(送給領導幹部)。特別獎3名(送給老幹部)。安慰獎3名(送給未開竿者)。獲獎者總共31人,占參賽人數的1/3強。
獎品主要是釣竿等漁具。當然,誰釣的魚歸誰(多的高達30斤呢)。釣得少的,臨走時還加送幾條。
“菜根香”也很露臉,擺宴10桌,10位公關小姐陪酒,“土菜”大受歡迎。連吃帶拿--幾位刻意減肥的記者小姐說,“繆總,如果你上烤鴨,東坡肘子,那是成心害人!這窩窩頭賽過黃金塔,給我們每人包幾個拿回家吧!”
夜晚,繆太太算了一筆賬,“這次釣魚比賽,連魚帶獎,連吃帶拿,總共花銷8000掛零兒!”
“妙--啪!”“哎呀!”
繆可言一巴掌拍在了太太的大腿上。
他也算了一筆賬,“8000,比我作廣告省多啦!你知道電視台黃金時間的廣告費是多少嗎?30秒鍾3萬!”
“他們能給咱上電視嗎?”
“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我為什麼開張第一天不請別人單請新聞記者呢?他們全是人精,連這規矩都不懂,還能當記者嗎?”
繆總經理的話很快就兌現了,不但電視上,許多大報小報也都發了消息。發新聞消息是不收費的,而宣傳效果遠遠超過“老王賣瓜”式的廣告。
還有一條特殊效益,那些參賽的貴賓神仙,看到電視和報紙上的消息之後,對繆總經理也開始有點兒敬畏了--原來你姓繆的有這麼多新聞界的朋友哇--在各路神仙心目中,記者是最討厭的人!惹誰也不惹記者。咱當神仙的,貪點兒香火,司空見慣;可是一旦讓記者登到報上,尤其是電視一播,在億萬觀眾麵前一曝光,那可就是“吃不了,兜著走”啦!
真是一物降一物,神仙怕記者。繆總經理這一招兒,最大的受益者正是繆太太--真不知她免去了多少次大小手術,從肋條骨上少摘了幾多香火錢?
四
“爸,您就搬到這兒來住吧。釣魚,您是專家。”繆總經理說。
“我才不來釣自家養魚塘裏的傻魚呢!”繆老師一口回絕。
“對呀,當然不是請您來釣傻魚。而且,從今往後,我這兒也不養魚啦。”
“那你叫我搬過來幹嗎呀?”
“請您來幫兒子一把,別人我信不過。如今家大業大,翠湖這一攤兒我投進去幾十萬啦,得趕緊賺回來,把貸款還上。您沒見我把兩個技術員都辭了嗎?新招10個大美妞兒搞公關,往後哇,隻釣魚,不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