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文明的三大標誌是:牛仔褲,可口可樂,抽水馬桶。洛杉磯400萬人口擁有200萬個衛生間,100萬個廚房,生活汙水處理費每天100萬美元。公共廁所卻不盡人意。舊金山引進歐洲電腦化自淨廁所20間,引起全國公廁大討論,紐約議會爭論多年,認為這種單間廁所沒有殘疾人專用的位子,違法;擴大麵積吧,又怕公廁變成吸毒、販毒、流氓犯罪活動的場所和無家可歸者的棲身之地,至今猶豫不決。費城,亞特蘭大,波士頓采取觀望態度。可見富也有富的難處。
印度尼西亞有三成人口擠居貧民區,公廁嚴重不足。政府動員全國城鎮,要在本世紀內新建2600座公廁。馬來西亞和瑞典的公廁裏多用鮮花點綴,以改善環境和觀感。
我們訪問曼穀時,到泰國作家協會主席家中作客,為表示真誠歡迎,女主人親自下廚烹飪。沒料到的是請我們參觀衛生間,哈,除了各種把手、龍頭金光燦燦,浴缸、潔具晶瑩如玉,牆掛油畫、鮮花,小桌上還有書報雜誌,梳妝台前擺著上百種各國化妝品,小瓶小罐,造型各異,已經屬於收藏品了。這樣的廁所,不禁使我想起歐陽修所說的“三上文章”--馬上,枕上,廁上,老夫子家中的廁所大概也是幹幹淨淨,燃著檀香的,否則怎能在那裏構思文章呢。
德國小城不萊梅,各種建築古色古香,惟獨公廁非常現代化。
巴黎的大街上,隻要您朝一個方向走幾分鍾,準能找到公共廁所。
印度公廁多有民族風格的壁畫,引導如廁者多往藝術上發揮聯想。
日本特別講究“廁所文化”,許多城市有廁所學會,大學有廁所學專業,不少人攻讀“廁所博士”。1986年起,把10月11日定為全國廁所日,舉辦廁所博覽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些“海外奇談”若能引起我們的思想震動,也是很好的呀。我國的省長、市長,抓“米袋子”,“菜籃子”,振振有詞,也很見成效。可是,俗話說,吃喝拉撒睡,您怎麼就厚此薄彼,隻抓一頭呢?
精神文明重在建設。隻要大家紮實地動手去做,肯定能把北京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現代化都市。
北京也有廁所專家,婁曉琪就是一位。報社領導派他進行社會公益調查,他就愛上了廁所這一行。朋友說他“有病”,“年紀輕輕的幹什麼不好?哪臭往哪兒鑽!”他說,“我不怕臭名遠揚”。社科院新聞所的博士季燕京是他誌同道合的搭檔,共同主持文明工程,第一個研究課題就是公共廁所。環衛局工程師聶福錄,規劃委副處長李立中,都是“公廁革命”的排頭兵。任何一樁公益事業,沒有一批熱心的實幹家,都會流於空談,何況廁所,人們連談都不屑於一談呢。
先搞調查研究,借助新聞媒體造輿論,感動了上帝,領導也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關鍵是動手辦實事。去年設計的公廁圖紙,獲獎作品就有133件,今年,第一批38座現代化公廁試點已經出現在北京街頭,誰不叫好?
跟婁曉琪促膝談心,使我感動。他們的困難很多,解決困難的辦法也不少。
先說錢。舉辦公廁設計大賽,建築現代化的試點公廁,哪件事不要錢?可是政府撥給的經費,分攤到每座現有的公廁(水電、維修、消毒用品和管理人員工資等),一年隻有300元,人家還不夠,怎能挪用?還是發動社會讚助,成立基金會。報批手續很嚴,有的基金會兩年也批不下來。婁曉琪的辦法就是宣傳,銀行的職員也是北京市民,了解公廁的種種難處,“文明工程基金會”很快就批準成立了。規劃、地皮、施工的各個環節,許多費用都得以減免,更有企業慷慨捐款,那是一大串好人名單,本文限於篇幅,隻能說一聲:諸位都是提前跨入環境文明新時代的熱心人!
自從人類在腰間圍塊獸皮,在田園搭個茅廁,便萌生了自我保護的意識。現代公廁有隔間,小門,洗手盆,通風、照明設備,提供手紙、香皂,消除臭味,乃至美化環境,方便殘疾人,擴大女廁的比例,設嬰兒換尿布的平台,都是這種自我保護意識的發展和社會公德的提高。然而,這一切都要花錢,還要有專人管理。收費廁所由此產生,叫做“以廁養廁”。北京早在清朝就出現過收費公廁,行不通,市民仍“便溺於通衢”;1987年25座公廁開始收費,也曾引起眾多非難,火車站的收費公廁常挨罵,“沒見過撒尿也要錢的!”有人偏不給錢,就在它牆外撒。但多數人還是逐漸接受了這件新事,目前北京市已有220座專人管理的收費公廁。昆明火車站投資6萬元改建收費公廁,由退休老年人經管,年收入13萬元。南京火車站將公廁收入用於環境衛生,建立百餘人的保潔隊,車站麵貌一新。杭州將公用電話引入公廁,開發多功能公廁,“生意興隆”。廣告已進入北京公廁,東城區環衛三處服務公司開展8項經營,年上交60萬元。廣州更有廣告公司要求承包全市公廁,由他們投資建設和經管,條件是公廁內外的廣告由他們安排,據說此事正在協商之中。這的確是一件廣開思路的新事,美國廣告9年前由酒吧洗手間進入公廁,現在重慶、無錫等城市的公廁也被“無孔不入”的廣告打了進去。
其實,廁所經營也有“三部曲”:免費--收費--免費。初到美國,要找公廁很難;了解一下,所有的展覽館、飯店、車站、機場、加油站、大商場、遊樂場,一切歡迎公眾光臨的地方,都設有潔淨的免費洗手間,他們很聰明,寧可在這上麵花點錢,也要以此招徠顧客。北京賽特購物中心的洗手間,就經曆過這樣的“三部曲”。日本還動員各單位開放他們的內部廁所,讓外人使用。
“公廁革命”難處甚多。總之要靠大家來辦。某建築財團給齊齊哈爾主管建設的副市長送重禮,盛情難卻,副市長說,一定要送,就送個公共廁所吧!去年這個財團下屬的各施工隊,已幫助齊市建築34座新公廁,一時傳為美談。天津市為迎接世乒賽,河北區投資80萬元改造公廁,但是許多設備很快遭到毀壞,一年之間損失16萬元。這涉及管理和群眾社會公德教育兩方麵的問題。新加坡重罰嚴懲“塗鴉者”的管理辦法,也可以給予我們一些啟示。
康有為在《大同書》裏把未來廁所寫得多麼美呀,“以機激水,淘蕩穢氣,花露噴射,花香撲鼻,有圖畫神仙之跡,令人起觀思雲,有音樂微妙之音,以令人科平清靜”。這樣的衛生間在北京已經不少,我相信,精神文明從實處做起,大家動手,北京的“公廁革命”一定能取得移風易俗的重大勝利。
1995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