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2月6日,長城,勝金關,石空寺(2 / 3)

根據寧夏文化廳馬建軍處長與許成編著的《寧夏古長城》,勝金關東南、北邊皆有長城相連,如同兩翼,拱護中衛。向東南沿賀蘭山南坡及騰格裏沙漠南緣一直到黑林,90公裏;向北經中寧、青銅峽、永寧到三關口,125公裏,為明成化年間巡撫都禦史賈俊奏築。

從關城遺址下來,繼續驅車北上,大致與勝金關到三關口長城走向相同。楊文遠已經傷風感冒,劉櫻、瞿萍凍得瑟瑟發抖,但他們都對這座著名關城的風采折服,讚歎。清冽寒風中登臨古關,真是愜意。我再三慨歎這意外之喜,醞釀一首詩,記錄感受:

勝金關

黃河平撫寧夏川,

孤城高聳勝金關。

駝鈴馬嘶今何在,

騁望蒼茫雲海間。

塵煙消散千秋過,

天地英雄屬賀蘭。

獵獵朔風訴不盡,

崢嶸歲月噓唏歎。

發了微信。易華兄像微信平台執勤的士兵,馬上反饋信息,他問我:“肩水金關,勝金關,與金有關嗎?”

想到蘭州曾名為“金城”,取固若金湯之意,便如此回複。

大家還沉浸在刻骨寒意與漫灌蕭瑟中,忽然,路牌顯示石空大佛寺就在不遠處。向路人打聽,得知石空寺石窟俗稱大佛寺,位於中寧縣餘丁鄉集鎮區東北角2公裏處的雙龍山南麓和金沙村界內。盡管冷風嗖嗖,盡管時間緊迫,還是決定去拜詣。汽車向左穿過包蘭鐵路的一個涵洞,前行不久,即到石空大佛寺。廣場開闊,古寺寂靜。維修加固工程處於暫停狀態。裸露的山崖下,可見昔時鑿窟造像痕跡,坍塌得麵目全非。石空寺石窟被稱為“絲綢之路上的小敦煌”,洞窟、造像、壁畫殘體與敦煌多有相似之處。

碑文顯示石空寺石窟開鑿於唐代,《隴右金石錄》、《甘肅新通誌》記載:“石空寺以山得名,寺創於唐時,就山形鑿石窟,窟內造像皆唐製。”明《嘉靖寧夏新誌》稱“元故寺”,說明石窟在元時依然興盛。明代任西安左衛千戶楊鬱有一首《詠石空寺》:

勞生不了漫匆匆,匹馬衝寒過石空。

古洞仰觀山擁北,洪濤俯瞰水流東。

一方有賴藩籬固,千裏無虞道路通。

倚遍危欄情來已,淡煙衰草夕陽中。

另有明代佚名詩人詩歌詠頌石空寺:

疊嶂玲瓏竦石空,誰開蘭若碧雲中。

僧閑夜夜燃燈坐,遙看青山一點紅。

前者強調軍事要隘的重要作用,後者則描繪了當年佛事盛況,並且一直延續到清代,如清人羅元琦詩:“洞壑嵌空最上乘,翠微台殿控金繩。半空錯落懸星鬥,知是花龕禮佛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