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燕國的辯士蔡澤聽說了這一情況,便風塵仆仆來到秦國。蔡澤托人求見範雎,對範雎說:“相國,我聽說你有退隱之心,這是十分明智的。你隻有激流勇退,才能保住一生的榮耀。不然的話,就會遭到災禍。縱觀秦國的曆史,這樣的例子很多。商鞅為秦孝公製定了法律,富國強兵,功勞極大,最後被處死;大將白起馳騁疆場,立下無數戰功,但結果被迫自殺。而橫觀周邊國家也是這樣,楚國名將吳起被楚王肢解而死;越國的名相文種為越國強盛付出了無數辛勞,使越王報了夫差之仇,但最後兔死狗烹,死於越王之手。”

範雎認為他講得很有道理,同時他知道秦昭王對自己也不滿意,便決心聽從蔡澤的話,辭去相國的職務,並把蔡澤推薦給秦王,過了幾天,蔡澤便在範雅的引薦下見到了秦王。蔡澤長袖善舞,滔滔不絕地講了一通,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安撫民眾,秦昭王聽後很滿意,非常佩服蔡澤的才能,便拜他為客卿。範雎趁機以看病為由,要求辭職回鄉。範雎堅持讓蔡澤為相國,幫助秦昭王治理天下。

東門黃犬

【釋義】東門:指東城門。黃犬:指黃狗。原句出於李斯被秦二世處死時之語。意為做官遭禍,抽身悔遲。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

秦朝丞相李斯被誣入獄以後,他的官場仇家——宦官趙高負責他案件的審理,趙高公報私仇,對他實行毒打,來強迫李斯承認與其長子李由勾結盜賊,謀反之罪名。

李斯被屈打成招,他亦曾想過自殺,但他自以為能言善辯,有功勞,無反心,通過上書辯解,而能打動二世,獲得赦免。他在獄中精心構思上書的內容,曆述了自己在秦為相30餘年的七方麵功績,又故意用反話說是“七條罪狀”,他用精美的小篆抄寫好後交給了趙高,此後,便滿懷希望等好消息。

李斯萬萬沒有想到他的傑作到了趙高那裏卻石沉大海,趙高也不可能給對手一個機會,並譏笑說:“囚犯如何能上書!”

過了幾天,趙高又派他的十多個門客偽裝成禦史、謁者、侍中,輪番拷問李斯。李斯如果翻供,講出實情,就受到更慘重的毒打。以後二世派人去驗證李斯的口供,李斯以為又跟以前一樣,終究不敢更改口供,在供詞上承認了全部罪狀。一方麵,在這裏審問李斯;一方麵秦二世派人調查三川郡守李由的罪狀。可是那時李由已經被項梁殺死了。使者回來,趙高就胡亂地編造了李由謀反的罪狀。

秦二世聽信了趙高的彙報,按照秦法,李斯應受五刑懲處,施以腰斬,地點在鹹陽。

李斯被押解出獄的時候,回頭對押解在一起的次子說:“我還想跟你再牽了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去打獵追逐狡兔(東門黃犬),還辦得到嗎?”說罷,父子二人相對而哭。結果,李斯的族人都被處死。

東市朝衣

【釋義】東市:漢代長安處決死犯之處;朝衣:古代官員上朝時所穿的禮服。指大臣無辜被殺。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在漢景帝執政期間,有個禦史大夫叫晃錯,他忠厚耿直,不畏權勢,就諸候的罪行曾數次上書,以此來限製他們的權限,得到重用,令其修改法令。

晁錯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諸侯都叫囂反對,憎恨晁錯。

晁錯的父親聽到這個消息,從穎川趕來,對晁錯說:“皇上剛登位,你執政掌權,侵害削弱諸侯,疏遠人家的骨肉,人家都在議論你,怨恨你,你這是何苦呢?”

晁錯說:“我隻能這樣做。不這樣,天子不會尊貴,天下不會安寧。”

晁父痛心地說:“劉家的天下安寧了,晁家卻危險了。”

晁父勸告無效,無奈隻身回家,過了一段時間在絕望中服毒自盡。

不久,吳楚一帶的七個諸侯國果然發動叛亂,打出的旗號是“清君側,誅晁錯。”

這時,與晁錯不和的幾個大臣乘機在景帝麵前煽風點火,講:“不殺晁錯,天下不會太平。”

景帝早已失了主張,誤以為一切禍亂全因晁錯而起,於是下令讓晁錯穿著上朝的禮服處死在長安東市(東市朝衣)。

晁錯死了以後,謁者仆射鄧公擔任校尉,率兵抵抗叛軍。一次,他回京城麵君報告軍情,皇上問道:“你從軍中來,吳楚叛軍聽到晁錯死了退兵沒有?”

鄧公回答道這根本不可能,殺不殺晃錯,他們都要出兵。他們痛恨晁錯限製他們的權力。而晁錯卻無辜慘死,可悲,可歎!鄧公的話教景帝悔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