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入侵決定(1 / 2)

1969年3月,美國開始對柬埔寨進行秘密轟炸,目的是要摧毀所謂的北越共產黨指揮部和供應點,西哈努克顫顫巍巍地維持了29年的平衡遭到破壞。1970年3月,西哈努克出訪蘇聯和中國時,國內右派首相朗諾廢黜西哈努克,致使後者倉皇逃往中國避難。

當時有人懷疑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了這次政變,其實中央情報局在柬埔寨連一個情報站都未設立。尼克鬆為事先對這次政變毫不知情而大發雷霆。基辛格在與黎德壽的會談中,越方譴責推翻西哈努克是美國的一個陰謀,基辛格“雖然為他們對我們的情報工作能力評價如此之高而深感榮幸”,但還是想說服對方金邊事件絕非美國所為。問題是美國犯了一個錯誤: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美國的所作所為促使北越和西哈努克都相信這的確是美國幹的。尼克鬆和基辛格立刻宣布承認朗諾政府。

朗諾是一個有魅力但缺乏謀略的人,他命令北越立刻離開柬埔寨,北越因此而發起一場旨在摧毀柬埔寨政府的進攻,柬埔寨軍隊的裝備奇差,士兵們隻在金邊的一個高爾夫球場受過訓練,他們不得不乘坐百事可樂的運貨車去參加戰鬥。

柬埔寨向美國呼籲緊急援助,在越南的美軍司令提議地麵幹預,尼克鬆麵臨著他任職期間最決定命運的軍事決策。

這不是一個好日子。4月是尼克鬆任職期間最殘酷的月份。基辛格與北越的秘密談判破裂;蘇聯軍事顧問大批湧入埃及;尼克鬆指示基辛格,看是否可以安排一個與莫斯科的最高級會晤,基辛格來到多勃雷寧處,這位蘇聯大使隻是讓他看了一場在西伯利亞獵虎的片子;參議院否決了尼克鬆的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阿波羅13號”登月旅行出現大故障,宇航員麵臨著死亡的危險;抗議者的威脅迫使尼克鬆取消了參加女兒畢業典禮的計劃,他因此不得不忍受女兒的哭鬧。

尼克鬆不是一個沉著、冷靜的人,不斷積累的神經緊張把他變成了一個——在基辛格眼裏——醉鬼式的人物。

4月22日,尼克鬆連續發出好幾個備忘錄給基辛格,要求采取大膽行動支持朗諾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全體會議隨即召開,尼克鬆、基辛格、羅傑斯、萊爾德等均列席參加。會議產生了3種選擇方案:羅傑斯和萊爾德讚成的觀望和等待;基辛格讚成的南越軍隊在美國空軍支援下進攻柬埔寨、摧毀其境內的共產黨供應線,或直接派遣美軍。

尼克鬆當場宣布讚成第二個選擇方案。副總統阿格紐稱第二個方案“性質曖昧”,這下可觸到了尼克鬆的痛處,他最不願在副手麵前顯出不夠強硬。

第二天深夜,連續接到尼克鬆好幾個充滿咆哮聲的電話以後,基辛格明白了,尼克鬆想在柬埔寨行動中動用美國地麵部隊。

4月24日,尼克鬆白天背著國防部長起草了軍事命令,晚上卻與他的好友貝比·雷博佐醉倒在戴維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