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打開神秘大門(1 / 2)

1971年春,在日本舉行的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美國運動員科恩主動與中國運動員莊則棟打招呼,還同中國乒乓球隊坐一輛車玩了一趟。科恩送給莊則棟一件T恤衫,對方回贈了一條圍巾。

中國可能認為這是華盛頓精心設計的一個政策信號。在隨後的一周內,美國隊吃驚地收到了訪問中國的邀請,整個世界在這種出其不意的乒乓外交麵前呆若木雞。“你們已在中美人民交往的曆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周恩來以私人身份在人民大會堂為運動員舉行招待會時說。

4月21日,中國通過巴基斯坦渠道再一次重申願意接待美國總統特使的願望。

一個關鍵時刻終於來臨了。

可派誰去呢?尼克鬆對自己的助理基辛格第一次產生了一種競爭心理,甚至是某種嫉妒。他想自己去,但基辛格竭力奉勸他打消這個念頭。“總統倉促出訪中國是危險的。”基辛格堅持說。

於是,尼克鬆開始考慮一連串的人名。基辛格最初提出戴維·布魯斯,他是駐維也納的美國與越南的談判代表,提出布魯斯是因為在適當的時候可以更換。

尼克鬆提出洛克菲勒,這令基辛格坐臥不安了好一陣,直到尼克鬆認為他太引人注目,基辛格才鬆了口氣。

基辛格過後說:“羅傑斯的名字沒有提出來過。”尼克鬆的回憶則相反,尼克鬆考慮到如果國務卿去,“中國人肯定會知道我們是認真的。”基辛格在一旁直翻白眼。

最後,尼克鬆把基辛格折磨夠了,才慢慢地說道:“亨利,我想你不得不走一趟了。”

基辛格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他太想親手把這件事辦成。尼克鬆選了他,也因為他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總統助理。到目前為止,他尚未舉行過有現場記錄的記者招待會,其級別也夠不上能搶尼克鬆風頭的地步。

本來基辛格打算在巴基斯坦或中國南方會見中國領導人,因為慶賀此事時同尼克鬆幹了一杯白蘭地,或許由於酒精的作用,他大膽地叫溫斯頓·洛德起草一份“直接從伊斯蘭堡飛往北京”的答複。這樣,尼克鬆注定要在美國人聽完基辛格對北京繪聲繪色的描述之後訪問這座神秘的城市。

按理說,基辛格的秘密中國之行也是瞞著國防部長萊爾德的,但萊爾德通過自己的秘密途徑了解了此事,他惡作劇地找到基辛格說,他準備在7月初去台灣考察防務部署情況,這正是基辛格出訪中國大陸的日期,基辛格不作任何解釋請他另找時間安排這趟旅行。

1971年7月1日,基辛格如所宣布的那樣出訪亞洲各國,沒有記者隨行。當他抵達巴基斯坦時,據說因感冒不舒服,準備到巴基斯坦著名的療養勝地去休息幾天。實際上,他已坐上一架有中國導航員的巴基斯坦波音707飛往中國。

隨他前往的還有兩名特工人員,他們都是富有獻身精神、認真負責的人。倆人一直因未把巴基斯坦療養地的賓館好好檢查一遍而憂心忡忡,沒想到竟糊裏糊塗地登上了一架有敵方導航員的飛機,飛往一個有8億共產黨同情者的地方,並且其中有許多人還是荷槍實彈的。

在機場上,一位巴基斯坦的記者意外獲悉基辛格乘坐的飛機將飛往中國,他氣喘籲籲地把這條將會成為獨家新聞的消息報告給倫敦的辦事處,可倫敦的編輯卻認為他肯定是喝醉了,聽完後就將此事拋在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