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難的敘利亞穿梭外交取得成功之後,基辛格犯了一個錯誤,他沒有立刻締結一份約旦—以色列協議,侯賽因國王耐心地等著基辛格來他的國家就約旦河西岸以色列占領區問題穿梭往返,他沒等到。果爾達·梅厄的繼任者伊紮克·拉賓領導的以色列內閣斷然拒絕與溫和的約旦進行談判,基辛格沒有堅持,轉而提出,要以色列從埃及邊境再撤退10或15公裏,以增進埃以關係。
以色列的固執和基辛格的遲疑,促使阿拉伯首腦會議授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代表約旦河西岸跟以色列談判,導致了阿拉法特的崛起。
以色列內閣對基辛格的撤退建議也不感興趣,基辛格有關世界末日的演說流露出一種真情,感動了拉賓和他的手下,但沒有說服他們坐下來談判,西奈二期協定流產了。
基辛格保證他不會公開埋怨是以色列破壞了西奈二期穿梭外交,但這沒有阻止他對“同宗教者”進行個人攻擊,他稱拉賓為“小男人”,悲歎沒有一個像果爾達·梅厄這樣強有力的領導主持大局。
1975年3月對美國外交政策和對基辛格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北越開始了最後的攻勢,美國支持的柬埔寨政府遭到紅色高棉的襲擊。在葡萄牙,一場反左傾政府的政變流產了。在安哥拉,爆發了一場有古巴軍隊、蘇聯援助支持的國內戰爭。傑克遜—凡尼克的可笑結局損害了緩和,在海參崴締結的軍備控製談判協議框架在一片細節爭議中土崩瓦解。
1975年8月,基辛格打點精神又開始了埃及、以色列之間的穿梭外交,期待挽回麵子。他在以色列遭遇到一群猶太人的騷擾。他們在他的旅館外麵叫囂“猶太夥計!猶太夥計!滾回去!”他們用的是尼克鬆的稱呼,他們知道這稱呼會叫基辛格氣得發瘋,他們沒有猜錯。
在耶路撒冷,連續12夜通宵談判總算有了結果,美國以2.6億軍事援助換得以色列在西奈二期談判協議上簽字。NBC電視台播音員在“晚間新聞”中不無譏諷地說:“這是能用錢買來的最好的協議。”
從1973年春季開始,基辛格倡議用B-52轟炸柬埔寨和越南在柬埔寨的滲透路線,以表明美國維護和平的決心。6個月裏,傾瀉到紅色高棉控製區的炸彈超過二戰時期投到日本的所有炸彈,但柬埔寨政府軍未重新獲得一寸土地,美國國會忍無可忍,於1973年8月禁止在印度支那任何地方投彈。
由於北越和紅色高棉同時發起最後攻勢,美國朝野都以為這兩支共產黨力量是一種通力合作的關係。實際上,1972年底,他們之間已出現很深的裂痕,紅色高棉譴責北越在停火協定中出賣了自己。幾年後,當他們各自贏得國內戰爭之後,幾個世紀沉澱的越南與柬埔寨之間的仇恨開始浮出水麵,邊境衝突不斷,最後兩國之間於1978年爆發了戰爭,北越占領柬埔寨,逐出了紅色高棉。
由於基辛格也錯誤地以為紅色高棉和北越是盟友,他策劃了一場錯誤外交。他以為中國人想要阻止紅色高棉在柬埔寨取得勝利,因為紅色高棉代表河內和莫斯科在印度支那的擴張,他正確地察覺出中國與蘇聯支持的北越之間出現了緊張局勢。於是,他於1973年6月向中國建議,讓西哈努克回去建立聯合政府取代紅色高棉的全麵統治,中國拒絕了。中國清楚地知道紅色高棉是北越的對頭,不是傀儡。
當紅色高棉發起進攻時,柬埔寨軍隊所能做的就是在撤退前亂放一陣空槍。美國5年的支持和5億美元的援助卻沒能使他們敢與人數少、裝備差的紅色高棉較量。
美國國內的鷹派、鴿派都反對給柬埔寨進一步的支援。福特也意識到一切已為時太晚。
柬埔寨總統朗諾已經逃跑了,美國大使給朗諾的繼任者提供了一架供逃跑的直升飛機,他拒絕了。“我不能像個懦夫一樣離開,我隻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相信了你們這些美國人。”他說。幾天後,他被紅色高棉砍了頭。金邊被紅色高棉攻占。
1975年1月8日,河內政治局宣布:我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具有如此完善的軍事、政治條件和戰略優勢。在南方完成國家民主革命、和平統一我們祖國的時候到了。
受基辛格、福特委托去越南觀察局勢的維揚特將軍回來說,必須馬上恢複美國飛行員駕駛的B-52轟炸機的轟炸,外帶7.22億美元的緊急軍事援助。即使有了這些東西,維揚特將軍斷定,也挽救不了比擅長跑步的福特還跑得快的南越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