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是我國北方居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養身體的重要食物。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麥的國家之一,栽培曆史已有4000~5000年。其果實磨粉,麥芽入藥能助消化。要是運用得當,不但可起到養生健身的作用,而且可起到治病的作用。
(1)營養功效:小麥營養價值很高,所含糖類約占75%,蛋白質約占10%,是補充熱量和植物蛋白的重要來源。還含有鈣、磷、鐵,以及其他多種礦物質,此外尚含澱粉酶。是絕大多數人日常的主食之一。
中醫認為小麥有養心安神、厚腸益脾、利尿活血、除煩止渴的功效。孫思邈《千金食治》稱小麥:“養心氣,心病者宜食。”《本草綱目》說它“可止虛汗”。宜於中老年人食用,有養心退熱之功,使津液不為火擾,對髒躁煩渴均有效果。《本草再新》把它的功能歸納為四種:“養心,益腎,和血,健脾。”《醫林纂要》又概括了它的四大用途:“除煩,止血,利小便,潤肺燥。”更年期女性食用未精製的小麥還能緩解更年期綜合征。
(2)食療注意:需要注意的是小麥存放時間適當長些的麵粉比新磨的麵粉品質好,民間有“麥吃陳,米吃新”的說法,麵粉與大米搭配著吃效果最好。
(3)食療治病:髒躁症:小麥30克,大棗5個,甘草6克,水煎服。眩暈:浮小麥、黑豆各30克,水煎服。自汗:小麥50克,紅棗10枚,龍眼肉10克,加水煮熟後連渣食。燙傷:用陳年小麥粉炒黑色收好,臨時以篩極細敷患處,如皮已爛,即幹摻之;如尚未破,用陳菜油調塗,立刻止痛。口腔炎:小麥麵燒灰2份,冰片1份,2味混合研細,用時將藥粉吹在患兒口瘡麵,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