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如同小麥一樣是日常的主食之一,自古以來就可當做藥物使用,果實可磨粉,麥芽入藥能助消化。生活中如果運用得當,不但可起到養生健身的作用,而且可起到治病的作用。
(1)營養功效:現代醫學認為大麥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糖類、膳食纖維、鈣、磷、鐵等。大麥胚芽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與消化酶,對幼兒、老人、維生素B1缺乏者均有很好的功效,還能提神醒腦、消除腦部疲勞。大麥中大量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起通便的作用,並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預防動脈硬化、心髒病等疾病。大麥中富含鈣,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十分有利。
中醫認為大麥芽有和胃健脾,幫助消化,疏肝利氣,幫助調整腸胃功能的作用。《本草綱目》中記載大麥具有補中益氣、止渴除煩的功效,能補虛弱,實五髒,壯氣血,寬腸胃。大麥芽中含有消化酵素、維生素等,適用於小兒、老人病後胃弱引起的食欲不振。麥芽可促進食物的消化,尤能消米麵食積。
(2)食療注意:在臨床上用於食積不化、脘悶腹脹,可與山楂、神曲等配伍。如遇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宜與白術、黨參等補氣健脾藥同用。對於消化不良症較輕者,可單用本品煎服,或炒焦,研細末,用開水調服。
(3)食療治病:退乳:生麥芽80克,水煎服。麥芽糖隨意食,可退乳。灼傷:大麥炒黑,研末,油調搽之。水腫:大麥芽60克,赤小豆30克,煮粥食,每日2次,能輔助治療水腫。肝炎:大麥芽、茵陳各30克,陳皮10克,水煎服,能輔助治療肝炎。小兒疳積,慢性腸胃病:炒大麥芽、蒼術各等分,研細末,每次3~10克,每日2次,用白糖開水調服,能治療小兒疳積,慢性腸胃病。乳癰:大麥芽10克,山慈菇3克,共研為細末,用濃茶水調敷患處,能夠治療乳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