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蕎麥(1 / 1)

蕎麥又名三角麥、烏麥、花蕎,我國栽培的主要有普通蕎麥和韃靼蕎麥兩種,前者稱甜蕎,後者稱苦蕎。蕎麥在我國種植的曆史十分悠久,公元前5世紀的《神農書》中就有關於蕎麥是當時栽培的八穀之一的記載。除我國外,尼泊爾、朝鮮、日本及美洲和歐洲某些地區的人們也喜歡食用蕎麥,尤其是日本,自蕎麥從唐朝由我國傳入後,蕎麥食品便風行日本諸島,光吃法就達100多種。至今日本國仍然把蕎麥食品列為保健食品。

(1)營養功效:蕎麥蛋白質中含有豐富的賴氨酸成分,鐵、錳、鋅等礦物質比一般穀物豐富,所以蕎麥具有很好的營養保健作用。蕎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纖維,同時還含有煙酸和蘆丁(芸香苷),蘆丁有降低人體血脂和膽固醇、軟化血管、保護視力和預防腦血管出血的作用。它含有的煙酸成分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強解毒能力,還具有擴張小血管和降低血液膽固醇的作用。蕎麥含有豐富的鎂和強力抗氧化物維生素P,能促進人體纖維蛋白溶解,使血管擴張,抑製凝血塊的形成,具有抗栓塞的作用,也有利於降低血清膽固醇。蕎麥中的某些黃酮成分還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因此,蕎麥還有“消炎糧食”的美稱。

蕎麥是很好的大腸“清道夫”,纖維含量是一般白米的6倍,民間也有“淨腸草”之稱。蕎麥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長期以來,醫學界一直想尋求一種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療而又沒有副作用的食品應用於臨床,後來人們找到了蕎麥這一理想的降糖食品。經臨床觀察,發現糖尿病患者食用蕎麥後,血糖、尿糖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很多輕度患者單純食用苦蕎麥即可控製病情。

苦蕎中還含有硒元素,有抗氧化和調節免疫功能,在人體內可與金屬相結合形成一種不穩定的“金屬硒蛋白”複合物,有助於排除體內的有毒物質。蕎麥被國家種質庫譽為寶貴的富硒資源,硒是聯合國衛生組織確定的人體必需的礦物質,而且是該組織目前唯一認定的防癌抗癌元素。國內外醫學研究證實:人體缺硒會造成重要器官的機能失調,人體有40多種疾病與飲食缺硒有關。美國癌症研究所醫學專家指出,適量的硒幾乎能防止一切癌變。美國倡導每人每日飲食硒的攝入量為200微克,我國營養學會建議每人每日飲食硒的攝入量為50微克,但我國因為有71%的地區處於低硒或缺硒狀況。而蕎麥硒為天然有機硒,所以十分珍貴。

(2)食療注意:需要注意的是蕎麥一次不可食用太多,否則易造成消化不良。脾胃虛寒、消化功能不佳、經常腹瀉的人不宜食用蕎麥。據近代研究發現,蕎麥含有大量蛋白質及其他致敏物質,故可以引起或加重過敏者的過敏反應,故體質敏感之人慎食。

(3)食療治病:噤口痢:蕎麥麵,每次10克,砂糖水調服。腹痛腹瀉:用蕎麥麵一味做飯吃。夏季痧症:蕎麥麵炒香,用適量開水攪成糊狀服食。慢性瀉痢:炒蕎麥研末,水泛為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開水送服。慢性瀉痢:炒蕎麥研末,水泛為丸,每服6克,每日2次,開水送服,對慢性瀉痢有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