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即玉蜀黍,俗稱玉高粱、苞穀、苞米等,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玉蜀黍的果實。在我國的有些地區以它作為主食。玉米是雜糧的保健佳品,多食玉米對人體的健康頗為有利。
(1)營養功效:玉米中的纖維素含量很高,具有刺激胃腸蠕動、加速糞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便秘、腸炎、腸癌等。玉米不僅有益壽、美容作用,還有調中開胃及降血脂的功效。玉米胚尖所含的營養物質能增強人體新陳代謝,調整神經係統,使皮膚細嫩光滑,並抑製、延緩皺紋產生的作用。玉米中含胡蘿卜素,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具有抑製化學致癌物引起腫瘤的作用。對防治老年常見的幹眼症、氣管炎、皮膚幹燥及神經麻痹等也有輔助療效。玉米油能降低血清膽固醇,預防高血壓病和冠心病的發生。美洲印第安人不易患高血壓病與他們主要食用玉米有關。
中醫認為玉米須性味甘平,具有利尿、泄熱、平肝、利膽、降血壓、降血糖等作用,可治療高血壓病、腎炎、水腫、腳氣、黃疸、肝炎、膽囊炎、膽結石、糖尿病、膀胱炎等病症。
(2)食療注意:需要注意的是吃玉米時應把玉米粒的胚尖全部吃盡,因為玉米的許多營養都集中在這裏。玉米蛋白質中缺乏色氨酸,單一食用玉米易發生癩皮病,所以以玉米為主食的地區應多吃豆類食品。玉米熟吃效果更佳,烹調盡管使玉米損失了部分維生素C,卻使之獲得了更有營養價值的抗氧化活性。中老年人更應以吃酥爛玉米食品為宜,最好將玉米研磨成細粉煮玉米粥,或製成玉米餅等糕點服食。玉米受潮後容易發黴,黴變的玉米及玉米粉中染有黃曲黴菌,它能產生黃曲黴毒素,此物質具有很強的致癌活性。因此,必須注意勿食發黴變質的玉米或玉米粉。用玉米防治脂肪肝、高脂血症等“富貴病”是一項長期的醫療保健任務,因此,運用玉米等食療應堅持適量服食,並要持之以恒。
(3)食療治病:膀胱炎:玉米須50克,車前子18克,甘草6克,或加小茴香3克,水煎服,能治療小便不通及膀胱炎,小便疼痛。尿少、尿頻、尿急、尿道灼熱疼痛:玉米須、玉米芯各100克,水煎去渣代茶飲。高血壓病:玉米須60克(幹品),水煎服。糖尿病:玉米500克,分4次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