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豆又稱赤小豆、飯赤豆、野赤豆、紅小豆、紅豆。赤豆分兩種:一為赤小豆(米赤豆),皮色赤紅如豬肝,小粒飽滿,從深紅而暗者為藥用佳品;一為赤豆(飯赤豆),皮色赤紅而淡、平滑而有光澤,入藥次之。
(1)營養功效:赤豆在中醫上,主要應用於行水去水腫、利氣去腳氣。古籍中用赤豆與鯉魚煮爛食用,對於改善孕婦懷孕後期產生的水腫腳氣,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說赤豆不僅是一種糧食,還有一定的藥物作用,能利尿消腳腫。注意用赤豆治療水腫時,因本品藥性平緩,必須多用,連用,方可奏效。甜味的赤豆湯可以解除女性經期中的疲勞。對於內髒下垂、畏寒體冷、低血壓、易疲勞的人,赤豆甜點則非常合適。
(2)食療注意:需要注意的是肥胖、高血壓病、易上火的人,不能多吃赤豆。赤豆的主要食療作用是利尿,所以中醫主張鹽與赤豆不可同食,赤豆如果加上鹽,其藥物作用就會減半,這是因為鹽可促使體內水液瀦留。
(3)食療治病:催奶:赤豆酒研,溫服,以滓敷之。痄腮:赤豆末,和蜜塗之。腳氣浮腫:赤豆50克,花生仁30克,穀芽、麥芽各35克,紅棗10個,加水2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每日3次。癤腫:赤豆同鯉魚(或鯽魚)煮湯服食,對利水消腫、治腳氣甚為有效,兼治小兒夏日由血虛而致的多發性癤腫。水腫:赤豆200克,煮湯當茶飲。乳汁不通:赤豆500克,煮粥食,可通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