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出擊有高招(2)(2 / 3)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土耳其人開始揚眉吐氣了,他們打敗了甘做英國傀儡的希臘。而當時的英國政府卻咽不下這口氣,他們拉攏了法、意、日、俄、希臘,與土耳其在洛桑談判,企圖脅迫土耳其簽訂不平等條約。

土耳其派了伊斯美出席。

伊斯美基本上是個無名小卒。英國派出的是當時的外相克遵。這人長得五大三粗,聲如洪鍾。

克遵一出場,根本不把伊斯美放在眼裏,氣勢洶洶,不可一世。

伊斯美充分發揮耳聾的“優勢”,對土耳其有利的話,他都能聽見;不利的話,他都聽不見,一再表示:

“您能表達得更清楚些嗎?”

克遵大發雷霆,揮拳吼叫。但伊斯美一如既往,坐在那裏,顯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等到克遵坐下來之後,他才不慌不忙地張開右手,靠在耳邊,移向克遵,溫和地說:

“您剛才說什麼來著,我還沒聽明白呢!”

克遵被弄得精疲力盡。

在洛桑的三個月裏,伊斯美麵對列強們以戰爭相威脅的局麵,堅持以靜製動的策略,維護了土耳其的利益。

10回答技巧

談判中回答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他不但要根據對方的提問來回答,並且還要把問題盡可能地講清楚,使提問者得到答複。

而且,他對自己回答的每一句話都負有責任,因為對方可以把他的回答理所當然地認為是一種承諾。這就給回答問題的人帶來一定的精神負擔與壓力。因此,一個談判者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答複問題的水平。

答話者要將問話者的範圍縮小,或者對回答的前提加以修飾和說明。

比如,對方對某種產品的價格表示關心,發問者直接詢問這種產品的價格。如果徹底回答對方,把價錢一說了之,那麼在進一步談判過程中,回答一方可能就比較被動了。

倘若這樣回答:

“我相信產品的價格會令你們滿意的,請先讓我把這種產品的幾種性能作一個說明好嗎?我相信你們會對這種產品感興趣的……”

這樣回答,就明顯地避免了一下子把對方的注意力吸引到價格問題的焦點上來。—談判者有回答問題的義務,但是這並不是等於談判者必須回答對方所提的每一個問題。特別是對某些不值得回答的問題可以禮貌地加以拒絕。

例如在談判中有些談判者會提些與談判主題無關的問題,回答這種問題顯然是浪費時間。或者,對方會有意提一些容易激怒你的問題,其用意在於使你失去自製力。回答這種問題隻會損害自己,因此可以一笑了之。

談判者回答問題,應該具有針對性,有的放矢,因此有必要了解問題的真實涵義。

同時,有些談判者會提出一些模棱兩可或旁敲側擊的問題,意在以此摸對方的底。對這一類問題更要清楚地了解對方的用意。否則,輕易、隨意作答,會造成自己的被動。

有時可以用資料不全或需要請示等借口來拖延答複。

比如,你可以這麼回答:

“對你所提的問題,我沒有第一手的資料來作答複,我想,你是希望我為你做詳細並圓滿的答複的,但這需要時間,你說對嗎?”

當然,拖延時間隻是緩兵之計,它並不意味著可拒絕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因此,談判者要進一步思考如何來回答問題。

總之,談判中的應答技巧不在於回答對方的“對”或“錯”,而在於應該說什麼、不應該說什麼和如何說,這樣才能產生最佳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