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委婉推卻
在談判過程中,當你不同意對方觀點的時候,一般不應直接用“不”這個具有強烈對抗色彩的字眼,更不能威脅和辱罵對方,應盡量把否定性的陳述以肯定的形式表示出來。
例如,當對方在某件事情上情緒不好,措詞激烈的時候,你應該怎麼辦呢?
一個老練的談判者在這時候會說出一句對方完全料想不到的話:“我完全理解你的感情。”這句話巧妙之處在於,婉轉地表達了一個信息:不讚成這麼做。但使對方聽了心悅誠服,並使對方產生好感。
喜劇大師卓別林曾經說過:“學會說‘不’吧,那樣你的生活將會好得多。”
作為談判者,尤其要學會拒絕的藝術。
談判中拒絕對方,一定要講究策略。婉轉地拒絕,對方會心服口服;如果生硬地拒絕,對方則會產生不滿,甚至懷恨、仇視你。所以,一定要記住,拒絕對方,盡量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心。要讓對方明白,你的拒絕是出於不得已,並且感到很抱歉,很遺憾。盡量使你的拒絕溫柔而緩和。
顯然,這些拒絕本身都是非常籠統的。用這種壟統的方法拒絕對方,當然要比直接說出對對方貨物的不滿要好得多。
總之,談判中,會說“不”字和不會說“不”字,效果是大相徑庭的。
你在說“不”字時,必須記住下麵幾點:
拒絕的態度要誠懇。
拒絕的內容要明確。
盡可能提出建議來代替拒絕。
講明處境,說明拒絕是毫無辦法的。
從對方的角度談拒絕的利害關係。
措詞要委婉含蓄。
掌握好這些方法,你就是一個高明的談判者了。
推托拖延也是拒絕對方的一種妙法。
12模棱兩可
談判中,問題的提出隨意性很強,內容無所不包,尤其是在一些質詢性的談判中,經常會碰到一些不能直接回答但又不能不回答,或一時無法回答但又必須回答的問題。
這時候,談判者可以巧妙地使用模棱兩可的語言進行答對。
1972年,田中角榮作為戰後第一位日本政府首腦來到中國。在宴會致答謝詞時,有一句話差點給兩國關係投下了陰影。
田中角榮說:
“過去幾十年之間,中日關係經曆了不幸的過程,其間我國給中國國民添了很大的麻煩,我對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
周恩來問:
“你對日本給中國造成的損失怎麼理解?”
田中角榮再次表白:
“給您添麻煩這句話,包含的內容並不是那麼簡單。我是誠心誠意地如實地表達自己賠罪的心情……”
造成田中角榮反常地再次表白的原因,是因為他不了解所用的模糊詞語——“添了很大的麻煩”,在中國人聽來,是對日本過去的侵略罪行所采取的一種輕描淡寫的態度。因為這一模糊詞語在漢語中的語意太輕了。
著名足球運動員迪戈·馬拉多納在與英格蘭球隊相遇時,踢進的第一球,是頗在爭議的“問題球”。
當記者問馬拉多納,那個球是手球還是頭球時。馬拉多納機敏地回答:
“手球有一半是迪戈的,頭球有一半是馬拉多納的。”
這個回答頗有心計,如果他直言不諱地承認是手球,那麼對裁判的有效判決無疑是“恩將仇報”。但如拒不承認,又有失“世界最佳球員”的風度。而這妙不可言的“一半”與“一半”,等於既承認了球是手臂撞入的,頗有“明人不做暗事”的大將風度,又在規則上維護了裁判的權威。